【品牌】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是由云南省唯一的“双一流”大学云南大学申办并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作为云南省规模最大的独立学院,自2001年创办以来,凭借云南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学校灵活的办学机制,已经形成经、法、教育、文、理、工、管、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现有12个分院、1个公共教学部、5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400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是云南省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独立学院,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会长单位。建校二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5.5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研究生考取率连续十六年名列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名列全省高校前列。共有2900余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50%以上考取“985”和“211”院校。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4所“985”院校和中国社科院均有我校学生在攻读硕士研究生;百余名我校毕业生在“985”院校攻读博士学位,被誉为“研究生的摇篮”。
●近年来,我校众多学子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4000余名优秀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其中,“十三五”期间考取2142人,平均每年考取428人,成为我校人才培养的又一大特色和亮点,被誉为“公务员的摇篮”。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参考学生人数的50%以上。英语专业八级、四级考试通过率列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全省高校前列;日语、泰语专业考级通过率列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全省高校前茅。
●在教育部等国家十三部委联合举办的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共获得国家级3金1银8铜。金奖数位列全国2688所高校并列第30名,位居全国同类高校第一位,云南省高校第一。三次向分管教育的国务院副总理做了工作汇报。
●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率连续十余年名列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全省高校前茅。 2020年我校大学生英语六级通过率位列全省所有高校第五名。
●两次被省教育厅评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
●被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集体”。
●被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优势特色民办高校”称号。
●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是迄今为止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
●连续两年获教育部“新工科”项目立项,是迄今为止云南省唯一获“新工科”项目立项的独立学院。
●在省教育厅组织的2020年全省本科高校专业水平评估中,我校46个专业参加评估,28个专业列云南省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同类专业第一,13个专业列第二,占参评专业数的89.1%。金融学、新闻学、法学、休闲体育、工程造价等5个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被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获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测量与控制设计大赛本科组一等奖;另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软件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创业大赛、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阅读大赛、写作大赛,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彩云基金”日语演讲比赛,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各类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千余项。
●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我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民办及独立学院竞赛评估》中,连续3年入围全国同类院校20强,也是云南省同类高校中唯一上榜的学校。在1999年以后成立的707所新建本科院校中,位列全国第67位,是云南省唯一进入全国100强的新建本科院校。
——就业创业成果
●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也称全国就业工作50强高校)。
●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也称全国创新创业工作50强高校),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
●获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
●获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2018年度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高校”称号。
●在六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获得省级冠军4项,亚军2项,季军1项,获得省级金奖31项、银奖45项、铜奖71项。
●我校“彩云本草”项目作为云南省唯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选由教育部主办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收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回信。该项目被教育部新闻办公室作为6个重点项目进行宣传,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相关情况。之后“彩云本草”团队收到了时任云南省委陈豪书记的回信和批示。2018年,项目负责人赵庆早受教育部邀请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启动仪式上做了“扎根乌蒙山区、助力精准扶贫——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的专题报告。并受邀参加在延安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大学生回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再次向教育部领导汇报了项目进展情况。2018年9月,项目负责人赵庆早向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做了汇报。
●连续十二年被省教育厅评为 “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被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被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被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被省教育厅评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先进集体”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创新奖”。
●获得“云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是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
●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称号,是云南省唯一获奖的高校。
●学校“滇池青年大学生创业园”被云南省人社厅、财政厅授予首批十佳“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园”,是云南省获奖的两所高校之一。
●与昆明市人民政府共建“昆明市创业创新学院”。
●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中心”。
●获得“省级校园创业平台”。
●被评为昆明市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及昆明市级众创空间。
●被评为昆明市级科技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校园文化
●学校30个学生社团涵盖了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等。
●学校开设“英才讲坛”、“博士论坛”、“滇池讲坛”、“校友讲坛”等系列品牌讲座,开展“1+1”校园文化工程建设,参与学生达到学生总数的90%,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我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学校团委被评为云南省五四红旗团委。
●滇池学院女子排球队是唯一一支参加全国女排超级联赛的学校体育团队。
●学校是云南省唯一连续四年入围调研中国——《南风窗》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高校,也是全国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中唯一连续四年入选的高校。
●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吉林电视台、昆明电视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昆明日报》、《广州日报》、《南风窗》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以及数十家新媒体报道过我校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等方面成果。
——平安和谐校园
●被省教育厅、省综治委、省公安厅五次评为省级“平安校园”。
●被省教育厅、省综治委、省公安厅五次评为“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
●被省教育厅连续两年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
●被省医保中心连续两年评为“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先进集体”。
●获得云南省首批“5A级社会组织单位”称号。
●被昆明市总工会授予“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状”。
●获得“昆明市园林单位”称号。
【体制】
滇池学院是由云南大学申办,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努力构建“董事会决策、院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推进大学的国际化、现代化治理。先进的办学体制和机制,为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模】
滇池学院现有两个校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校区和昆明杨林校区,占地面积757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正在规划建设的昆明阳宗海校区占地1000亩,规划建筑总面积77万平方米。建有完善教学设施;体育文化设施完备,后勤服务设施功能齐全;学校图书馆藏书212.24万册,电子图书717210册,订有中英文期刊399种,中英文报纸42种;校园网络信息点共有1.9万余个,遍布校园各区域,网络出口带宽25G;学生公寓均配备饮水机、卫生间、不间断热水供应系统等设施;社会化的后勤保障体系为师生提供包括医疗、餐饮、购物、银行等服务。
【师资】
滇池学院主要依托云南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面向省内其它高校广聘名师,凝聚了云南省相关学科的众多知名学者、专家,形成了以云南大学优秀教师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整体效能最大化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98人,引进高层次人才77人,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占35.61%,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58.84%,“双师型”教师占17.44%,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二级教授2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创新创业导师中有行业企业专家50余人,12人入选教育部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库,占全省高校的1/7。
【办学理念】
滇池学院遵循“求真至善——个性、开放、包容、全面、共享”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遵循“教学是中心、质量是关键、队伍是重点、特色是出路、创新是动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的办学思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模式】
滇池学院不断深化以职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分类引导、分流培养、分层教学,推进人才的分类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按照专业对接行业,课程对接职业的原则,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培养素质优良、社会青睐、家长满意、奋发有为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