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优质高等专科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湖北省职教学会副会长单位、三峡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由原宜昌市农业学校、市电子工业学校、市工业学校、市财经学校、宜昌卫校等10所中专学校先后合并组建,2002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到2010年完成合并。
办学条件优良。学校占地面积1317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1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20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建有69个校内实训基地、448个校外实训基地,拥有4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设有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旅游与教育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康养与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课部)、中专部、培训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1个教学单位,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学前教育、畜牧兽医、临床医学、护理等48个专业,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6868人,中职学生1697人。拥有5个国家骨干专业、1个全国示范专业点、2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业。荣获1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建成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获批18个1+X证书试点、13个考评站点。
学校现有教职工1029人,其中专任教师688人,教授、副教授31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37人。拥有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湖北省“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现有湖北名师1人,省级“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13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
学校坚持“立足宜昌、融入宜昌、服务宜昌”的办学定位,践行“正则、修能、追远”的校训精神,努力建设“全国知名、全省一流”高职院校,不断提升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2020年,学校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是湖北唯一一等奖,获奖数排名全国第14位;在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为全省获奖数最多、一等奖最多的院校。学校学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赛项二等奖,为湖北省代表队在该赛项历年最好成绩;荣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电气装置赛项一等奖;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项,位列湖北高职院校第二。学校成立18年来,已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全日制高职毕业生5.3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学校先后与兴发集团、正大集团、人福药业、恒信汽车、广汽集团、峡州集团、安琪酵母等大型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每个二级学院有一个深度合作的企业,每个专业有一个有特色的合作项目”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格局。建有兴发学院、正大农牧食品学院、峡州旅游学院等产业学院。学校牵头的宜昌三峡职教集团入围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中德老年护理研究院,与丹麦基础医疗护理学院共建“中医理论与技术推广基地”。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
近三年来,立项完成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458项;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奖励近121项;公开发表论文1422篇,其中高水平论文60篇;获国家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326件。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鄂西(宜昌)山区猕猴桃丰产优质栽培示范”项目,在学校扶贫联系点五峰苏家河村落地实施,扶持该村种植猕猴桃210亩、羊肚菌61亩、中药材856亩,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20年,苏家河村农业扶贫基地猕猴桃喜结优质果,苏家河村被列为全国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示范案例村,学校获评“全国职业院校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学校成立有湖北省首个“职业农民学院”,为宜昌区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近2万余人。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年均培训各类人员1.5万人次以上,被省总工会命名为“湖北省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职“教学资源50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湖北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湖北省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单位、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风正帆悬再起航,争创“双高”续新章。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