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机械制图、化工原理、化工制图与CAD、化工热力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等。
办学条件
1.发展历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依托化学学科始建于1993年,1994年开始招收“精化化工”专业专科生,1995年开始招收精细化工专业本科生。1997年原国家教委规划专业设置,把化学工程、化学工艺(有机化工、无机化工、橡胶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电化学工程、工业催化、生物化工、环境化工、能源化工等专业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此,我校于1998年将精细化工专业更改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999年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已培养了1700余名本科毕业生,现有在校生1280名。该专业2012年被聊城大学确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被山东省确定为高等学校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7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自筹经费立项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2018年被确定为山东省2019年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高端化工核心建设专业。 2.教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8名,副教授13名,讲师16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1%。专职教师中年龄在35岁(含)以下的有12人、36-50岁之间的有16人,50岁(含)以上9人;教师中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7人,兼职教师12名,“双师型”教师16人,占教师总数的43.2%;教师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以及中科院系统,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爱岗敬业、具有进取心,保证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3.教学设施 该专业现有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4个基础化学实验室,4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如仪器分析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有机精细合成单元反应实验室,化工热力学实验室,化工技术装备见习室以及精细化工工艺实验室,化工专业实验室,化工工程技术创新实验室三个专业实验室,具有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专业实习(实物)仿真化工厂,同时配合学校工科专业虚拟仿真平台建设,该专业具有化工工艺虚拟仿真实验室,化工装备拆装虚拟仿真实验室,化工原理虚拟仿真实验室,化工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大型精密化学分析仪器虚拟仿真实验室。另外具有科研实验室面积达到1.32万平米,实验室装备条件良好,仪器设备总价值约一千万元,保障了实验、实习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整合实验环节,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构建了基础化学实验-化工专业基础实验、实训、仿真模拟-化工专业实验、见习-化工创新实验的校内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三实一创”(实验-实训-实践-创新)加“一虚一模一实”(虚拟仿真-模型见习-工厂实习)的实践教学格局,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达到100%,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拥有设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21个,保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采用自制PPT多媒体课件授课,并建设开通了所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网站;另外专业图书资料也较为丰富,专业有关图书共13274册,专业有关期刊共605种,其中中文 396 种,外文209种,这些都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4.实习基地 依据学校省级工程实训中心,结合学院实训室和仿真化工厂建设,加强校内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仿真实习等实习环节,实现了校内实习;与鲁西化工集团、华泰化工、奥克特化工、阿华制药等当地知名化工企业联合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6处,保证了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实践教学的实施,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格局,完全可以满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业见习和生产实习工作。
办学特色
1.特色鲜明的化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内外工程教育实践平台突出 以“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能力”的办学理念培养高级化工工程技术人才,初步构建“三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和“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始终以培养本科化工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人为本,兼顾社会的需求,进行自愿分类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很有多人已经成为企业或部门负责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依托校级化学化工教学实验中心,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依托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及创新应用能力;依托化工综合实训室、化工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化工实验实训室和化工实物仿真工厂,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认知能力和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依托产学研基地等,打造以化工企业为主阵地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工程设计、工程技术及产品研发与推广能力。 2.教学科研相互促进 教师着眼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务实求新的敬业精神,自然渗透到学生的培养中。形成了教学和科研并重的良好学术氛围,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在化工分离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储氢与储能材料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优势。教师的科研方向与主讲课程紧密结合,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践性。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建立院级“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科研平台,打造化工科学研究特色。
办学成果
已培养2000余名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成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部门科研、教学、技术或管理的中坚力量,为化工、化学、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005年起,本专业与鲁西化工、潍坊润丰化工、聊城东泰农化等多家企业联合,进行培养化学化工人才的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此基础上,2011年与鲁西化工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培养高级化工工程技术人才,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化管理,联合编写实验讲义,强化实践教学,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5和2016届170余名毕业生,已全部进入企业工作,迅速成为企业一线骨干力量。 本专业与鲁西化工、阳谷华泰化工、聊城阿华制药等当地知名化工企业联合建立了6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聊城市质检局联合成立了“聊城大学—聊城市质检局技术协作中心”、与阳谷华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国家橡胶助剂工程技术中心—聊城大学实验室”等产学研基地,形成了“多方联动”的产学研长效机制;近五年承担8项企业横向课题,为企业解决了部分技术难题、联合开发了新产品、新技术等,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智力支持。 本专业(群)建设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紧密对接,通过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