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简介
一、学院概况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疆大学立足国家和区域对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需求,于2020年8月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学院瞄准未来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发展,以培养人工智能赋能下新能源-生命科学与生物药学的交叉复合型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目标,现有本-硕-博在校生165人,其中本科生115人。
学科专业建设:未来技术学院作为学校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聚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了符合未来技术特征的、学科交叉型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人一策”个性化全面选课制、常态化系列学术讲座、选派学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以及本科生与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模式等实践,形成了开放式、多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体系,注重强调不同学科专业领域课程的交叉融合。学校在推免研究生、本博和硕博连读上予以政策及名额倾斜。
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2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自治区天山英才计划3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教学能手2人,“天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5人。拥有自治区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天山创新团队2个。
教学科研成果:专任教师近三年承担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11项,横向课题19项,科研经费总计28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件、软件著作权42件。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学生培养成效:学院为本科生开设ORIC特色课程,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研实践训练,累计获批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4项(学生参与率54%),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10余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获国家级奖项23人次,省部级奖项15人次,校级奖项38人次。实施本科生英语分级教学,2020级、2021级英语四级过级率达85%,已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学生过级率达32%。
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全体新生合影
二、专业介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面向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学科基础,以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为核心,以人工智能赋能下新能源-生命科学与生物药学交叉为特色,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以及较强的知识获取、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人工智能原理、模式识别、智能控制技术基础、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课程及平台课程。作为唯一推行全面选课制改革的试点学院,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跨年级、跨学院个性化选择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科学与生物药学等领域的课程包。同时在知名导师团队的指导下实施开放挑战性创新研究项目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科学与生物药学等领域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也可以选择推免研究生、本博和硕博连读等多种方式继续深造。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新疆大学双一流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支撑,以培养人工智能赋能下新能源-生命科学与生物药学领域的具有宽口径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交叉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采用“一人一策”跨学院、跨年级的选课制、跨学科导师制,以及本科生与研究生贯通式的培养模式。
目前该专业现有教师队伍27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自治区天山英才计划3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教学能手2人,“天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5人。教授9人,高级工程师3人,副教授12人,高级职称占比89%,博士23人,占比85%。
学院学生代表参加学校运动会并获得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