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院校对比

东北电力大学

收藏
曾用名: 东北电力学院

普通本科丨理工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432-64806749

官方网址:http://www.neepu.edu.cn/ http://zs.neepu.edu.cn/

立志愿官方咨询群: 加入家长交流互助群

艺术学院

时间: 2023-06-21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2796 收藏


视觉传达设计

一、专业概况

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9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专业现有造型工作室3个、摄影工作室1个、专业微机室4个、视觉传达设计工作教室8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1个。

二、专业特色

视觉传达设计经过二十年的专业积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教学体系完整。本专业以“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整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通过多年的努力,本专业形成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与发展优势,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验与科研队伍建设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教师与学生的设计作品在国家及省级专业赛事中获奖近百项。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性较强。毕业生能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勇于吃苦的品格和创业精神,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强调艺术、科技、文化与设计的融合,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熟悉设计流程和方式方法,能够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传播、推广、教学和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

四、主要课程

图形设计、版式设计、文字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原理、设计概论、艺术概论、标志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视觉语言与策略、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五、实践环节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注重锻炼学生创造能力、表现能力、信息分析能力、设计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注重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自我反思意识。实践环节包括:写生、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就业方向

学生在毕业后,可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担任视觉设计师;可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媒体单位担任美术编辑;可在企事业单位的策划部门担任策划及宣传,或者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7人(在读博士3人)、硕导5人;本专业教师共发表核心论文131余篇、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出版专著14部、教材5部,国家授权专利11余项、发明专利12项。

近年来师生作品荣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现场总决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获第三届高等院校设计大赛金奖3项、铜奖1项;中国包装创意大赛金奖1项、银奖5项、铜奖15项;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冰雕、雪雕大赛银奖1项、铜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冰雪创意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优秀奖12项;获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第五届全国设计艺术大赛优秀奖1项;获中国环艺学年奖优秀奖3项;获中国名家具设计鼓励奖2项;获第二届建筑空间艺术构造大赛一等奖1项,最佳创意奖1项;省部级比赛获奖百余项。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 “工作室教学”为载体,实施“厚基础、重素质、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立足地域文化,结合市场需求”的工作室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校企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建立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实践实习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依托学科优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适应设计机构、教育、科研、管理等多领域需求。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品德高尚、务实进取、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须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应的设计思维、表达、沟通和管理技能,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行业视角,能够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内,胜任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承担设计教育相关工作。

四、主要课程

环境设计制图基础、人体工程学、建筑基础、材料与施工工艺学、模型制作、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装饰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工作室教学。

五、实践环节

遵循环境设计方向,开展并实施项目策划、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材料和施工工艺设计、完成设计报告书等实战课题。接触环境及空间的相关材料性能及施工工艺实验。

六、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规划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设计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国内外企业、专业公司、科研所属的部门以及院校从事科研、教学、研究等工作。


服装与服饰设计

一、专业概况

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2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水平高。近五年年来,本专业共发表论文178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2项,出版专著11部、教材9部,发明专利29项。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教学上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以“工作室”模式为载体,通过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饰品设计、服装整体搭配等理论知识技能的融合贯穿,构建创新性、实践性课程教学体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现为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和吉林省特色专业,依托“吉林省重点领域(服装)研究基地”、“吉林省服饰文化研究中心”、“吉林省服装与服饰设计创新团队”、“吉林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教学上依托“校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校级服装与服饰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广泛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就业能力。师生先后在国家、省级专业赛事中获奖300余项,并6次获得全国服装院校“育人奖”、7次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发布会,为服装设计行业培养了诸多的优秀人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理论与实践并行、创意与文化结合”为人才培养宗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能力素养。培养的学生须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具备服装服饰文化创意的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熟悉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运作知识,能够在服装与服饰设计领域胜任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艺术人才。

四、主要课程

专业绘画基础、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服装画、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服装立体裁剪、服装CAD、服装材料学、配饰设计、工作室教学等。

五、实践环节

本专业将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服装企业实践项目课题的实施,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提升就业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课题性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实践创新工作室”进行设计制作和材料试验环节中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包括:认知实习、服装设计实践、工作室实践、毕业设计等。

六、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国企、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及民营个体等服装行业,也可以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研究与产品开发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

一、专业概况

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7人;硕士学位9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生导师3人。

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省厅级科研项目11项,撰写教材5部。现有教学工作室6个,大学生实践创新工作室7个,校外专业实习基地12家。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遵循“务实创新,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理念,以新媒体艺术设计为主要研究方向,注重“一实三重”的办学特色,即“实基础,重素质,重能力,重个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探索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学、研、产”一体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艺术设计思维+新媒体技术应用+媒体艺术创作”的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师生作品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科通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高校原创动漫作品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专业竞赛中获奖百余项。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优、创业能力,培养能够掌握影视特效创作、影视后期制作、网络视频制作、互联网产品开发、网络交互设计制作及相关工具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能够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从事影视、网络媒体的策划、创作、制作、传播、运营管理的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

四、主要课程

字体与版式设计、故事创作、新媒体概论、动画原理、数字摄影、数字摄像、数字图像处理、艺术概论、影视视听语言、交互设计原理、交互产品设计、数字声音处理、二维、三维动画、虚拟现实设计基础、数字衍生品设计、声音基础与录音技术、纪录片创作、网络传播技术与应用、非线性编辑、数字调色、影视特效、数字虚拟漫游创作、媒体广告创作、虚拟现实应用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数字水墨动画。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认知实践、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联合创作或联合开发、毕业教育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实战课题训练。以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前期制作到中期推进,直至后期合成输出,数字产品研发与设计的系列实践为实践创新教育主体。开展专业讲座、社团活动、专业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创新平台的搭建。

六、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广播电视部门、影视制作公司、动画基地、广告公司、音像出版机构、学校、网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新闻出版社、电子出版、网络公司、数码影视广告等,从事影视、网络媒体的策划、创作、制作、传播、运营管理工作。

表演

一、专业概况

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具有硕士学位9人。

近年来,本专业共发表论文352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厅级科研项目39余项,出版专著16部、教材10部,发明专利40项,教师与学生参赛获奖258余项。

二、专业特色

立足于现有特色和资源优势,以适应表演领域从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与服装与服饰设计及设计学等相关专业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从整个时尚产业链入手,使学生在获得服装表演、影视表演、策划编导、形象设计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自我创新能力,并积累创新实践经验。师生先后在中国模特之星大赛、中国职业模特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百余项大奖,突显了东电表演专业的强劲优势。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多元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在办学中培养的人才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表演专业知识基础,掌握服装表演、影视表演、策划编导、形象设计管理诸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鉴赏力和综合人文修养,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时尚机构、各级院校、文艺行业等领域内胜任影视表演、服装表演、编导与活动策划、表演专业教育、形象造型设计、时尚媒体公关、文化经纪人、品牌营销推广、礼仪服务等方面工作具有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主要课程

服装表演概论、服装表演基础、服装表演技巧、人物形象设计、化妆造型、形体基础、中国服装史、商务礼仪、时尚摄影、影视表演、镜前意识与展示、服装表演策划与编导、时尚机构运营、文化经纪人管理、服装设计等。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专业采风、摄影实习、表演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教育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学生要通过参加各类模特赛事、国际时装周和组织策划服装表演活动或结合服装毕业设计作品的方式实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培养,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时尚机构、各级院校、文艺行业等领域内胜任影视表演、服装表演、编导与活动策划、表演专业教育、形象造型设计、时尚媒体公关、文化经纪人、品牌营销推广、礼仪服务等方面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

一、专业概况

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级别以上期刊(含CSSCI、北大中文核心及国际学术会议等)近20余篇;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8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授权专利1项。吉林省2021-2025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1人,吉林省传媒学会副会长1人。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教学上侧重影视创作与制作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多年来面向当今传媒行业培养了一大批较高政治素质、理论修养、艺术底蕴和创作能力,从事新闻采编播、节目策划与制作、数字特效与包装等影视传媒行业专业人才。在办学特色上以影视创作与制作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注重“一实三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并通过“多层次”、“多平台”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师生作品荣获专业赛事奖项近百项,其中国际级赛事获奖2项(东京电影节等);国家级赛事获奖23项;省级赛事获奖70余项。

三、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着眼于广播电视与数字影视等方向的学科发展与产业前沿,旨在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品德高尚、务实进取、专业基础扎实,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与制作、数字影视创作、微电影及纪录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人文情怀、职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在影视传媒及文化相关领域从事媒体策划、数字影视特效制作、媒资管理等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主要课程

视听语言、电视画面编辑、纪录片创作、影视编导、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影视特技、新闻摄影、栏目策划与创意、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影视照明、中外电影史、数字声音技术、广告文案写作等课程。

五、就业方向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本专业就业面广泛。从报刊出版社到文化局、广播电视局等教科文卫事业单位;从影视媒体企业到剧院、广告业等企业;从编导、企划到策划、宣传;从文艺到编剧、摄像等等,编导行业人才就业分布主要为北京、杭州、上海、苏州、深圳、大连等城市。此外,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和创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