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主办AI赋能翻译与国际传播研讨会暨“国际传播与翻译技术素养提升百校行”首站活动
11月2日,AI赋能翻译与国际传播研讨会暨“国际传播与翻译技术素养提升百校行”首站活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指导,北外主办,北外高级翻译学院、北外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联合承办。大会以“AI赋能翻译与国际传播实践”为核心议题,邀请产业界、学术界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利用AI技术推动行业共商共建、如何提升国际传播和翻译人才综合能力,并分享国际传播、翻译实践及技术研发方面的经验与成果。本次大会吸引了300多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学界的代表在线下参与会议,会议支持单位译牛科技、博硕星睿、译直播等线上直播平台观看人数超2万人。北外党委副书记贾德忠,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刚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北外高级翻译学院党总支书记葛冬冬主持。
贾德忠指出,本次会议既是对新时代背景下翻译与国际传播事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应用新技术提升国家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探索。北外自2021年起一直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翻译能力理论体系与应用研究,以科学评价不同主体的翻译能力,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为国际译学界贡献具有中国特色的译学话语。期待通过本次活动搭建一个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平台,促进产业界、学术界和教育界之间的跨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翻译技术与国际传播的经济发展,形成更为紧密的产学研生态系统。
王刚毅分享了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问题。他指出,需要统筹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国际传播与翻译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培养更多具有外语能力、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的人才。为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和希望:第一,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国家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第二,要强化技术驱动,推动技术与实践融合;第三,要推动教育转型,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翻译和对外传播人才。
特邀发言环节由北外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任文主持。中国外交部原翻译室主任、前大使陈明明围绕“领导人演讲中比喻翻译”发表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了AI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影响和挑战。他回顾了AI翻译技术快速发展的历程,指出了翻译在面对复杂语境时所遇到的难题,并强调,这些“临门一脚”的问题往往决定了翻译质量的高低,是AI翻译技术需要突破的关键点。因此,AI翻译的发展应注重人机协同,拥抱AI技术的优势,同时结合人类的翻译经验和文化背景,寻求二者的平衡,以提升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主旨发言环节由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滢、北外高级翻译学院教授王华树主持。任文、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玮、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相德宝、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文本机器翻译实验室主任杨浩分别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国家翻译能力的建设”“大语言模型赋能翻译与国际传播”“AI赋能国际传播:势态、形态与业态”“大语言模型助力国际竞争力提升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为题作主旨发言。各位发言人站位高远、视野开阔,不仅洞察全球趋势,更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展现出其深厚的学养、敏锐的洞察力及强烈的学术责任感。此番交流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与传播学理论体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与国家翻译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圆桌会议环节由试译宝公司总经理师建胜主持。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潘卫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崔启亮、北外英语学院教授孙三军、外交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徐然、字节跳动国际化产品本地化负责人葛仲君、译牛科技COO王海波从培养方案、专业发展、教学科研、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讨论了如何构建适应GenAI时代的翻译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一致认为,面对AI技术的快速发展,翻译教育必须不断创新,加强跨学科合作,培养具有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翻译人才。
分论坛上,来自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80名专家学者就AI翻译技术发展与应用、AI与翻译教育、AI与国际传播、AI与翻译职业发展、AI与国家翻译能力、AI与垂直领域翻译等六个主题开展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与持续创新,翻译与国际传播事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翻译技术与国际传播领域搭建了一个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高端平台,更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贡献了重要力量。北外期待与各界携手共创翻译技术与国际传播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共同迎接AI赋能翻译与国际传播的新时代,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