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召开区域国别学基础教材系列丛书第二批项目启动会暨丛书编写推进会
为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搭建区域国别学基础教材建设交流互鉴平台,稳步推进项目建设进度,12月2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区域国别学基础教材系列丛书第二批项目启动会暨丛书编写推进会。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杨丹,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赵刚,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线上)出席会议。会议由孙有中主持。
杨丹对下一步系列教材建设及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进行了部署。他提出,一是要出教材,我们要做出超越列国志、蓝皮书、线上百科的教材,做出以育人为本、有影响力的教材,解决当下之需;二是要出观点,抓住国家/区域/国际组织的本质特征,对研究对象的阐释既能深入丰富又能言简意赅,通过“中国的世界观”和“外国的世界观”形成“世界的世界观”;三是要出人才,注重团队建设,集合海内外各领域相关专家的力量,提升整合团队的能力,实现从语言文学向区域国别的跨越;四是要出体系,包括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培养体系、教材体系等,通过教材体系的突破来推动各体系交叉发展、相互促进,最终成为能够服务全国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
钱乘旦结合第一、二期项目编写共性问题,就区域国别学基础教材系列丛书项目建设作具体指导。他表示,教材建设一是需要明确教材定位,打造面向区域国别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社会大众的专业教材;二是要避免事实堆砌,遵循“写事实、作解释、拿观点”的编写理念,融入编者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思考,准备反映对象国或地区相应民族性、思维方式等特点,避免写成国家或地区概况;三是要形成统一思想,立足相同建设主线进行编写,把握各国/地区的文化精神、民族灵魂,体现出彼此间差异性;四是要遵循相同提纲,参照已有模板和大纲,结合各国/地区特点,形成各册教材框架;五是要确定写作标准,建立百分制量化评分体系,从“事实”“解释”“观点”“文字插图”四个维度对教材质量进行评价;六是要保持客观公正,基于中国视角对相应事实进行客观阐述和评价,不盲从西方标准;七是要统一编写体例,按照相同编写规范,形成系列教材;八是要把握文字风格,使用生动活泼语言,调动读者阅读兴趣。
刘鸿武从区域研究类教材相关知识体系、师资培养、课程设计等方面作了深刻阐释。他认为,北外区域国别学基础教材系列丛书项目是对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的有效回应,教材应明确建设目标,在层次、水平、深度、广度等方面呈现区域国别学学科知识体系和内核;应配备相应师资,引导学生更好地内化学科知识;应配套课程设计,建设教学大纲,注重师生互动。同时,他表示,教材编写应在“国史、国论、国情”三个方面做到“神形兼顾”,在做到内容全面、实际、细致的同时启发人、感动人、影响人。教材编写团队成员应至少具备在对象国/地区长期生活及调研经历,对研究地区有亲身体会与理解;拥有良好的团队外学术合作伙伴关系,支撑教材高质量建设;配备具备中国立场的导读、知识性附录、数据来源等支撑性学习资源。
孙有中对会议作了总结。他表示,区域国别学教材建设要树牢标准意识,综合多维度衡量教材质量;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的世界观;要集中相关研究资源,形成当前最好的观点;同时遵循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论体系,以“尊重”“平等”“多元”的人类文明互鉴观指导教材编写,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强调,北外将统一指导编写团队继续按照总体方案、基本原则开展教材编写工作,承担项目沟通协调工作,落实教材项目支持保障,确保项目高标准谋划、高质量落实、高效率推进。
会上,德语学院院长吴江教授,俄语学院院长戴桂菊教授,亚洲学院副院长顾佳赟副教授分别就各自项目推进情况、教材编写思路、相关重点难点作了交流汇报。其他项目负责人就自身项目建设问题进行了讨论。教材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李思飞介绍了当前项目建设进度及下一步编写安排。外研社中文分社副社长王琳从出版方面提出相关具体要求。
区域国别学基础教材项目由北外策划并资助,目前第一期12卷、第二期23卷已立项建设,计划2024年内出版第一批成果。未来,北外还将持续推进项目后续工作,开启第三期培育建设,为中国自主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构建贡献北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