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学院:“一个都不能少,绝不让任何一个贫困生辍学!”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家庭困难高校学生的资助政策,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给每一个孩子求学的机会,湖北恩施学院把精准扶贫融入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每年定向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农村订单定向本土化医学生培养项目,充实乡镇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设立“自强助学金”,对贫困学生开展精准帮扶。
家住建始县长梁镇龙宛社区民福异迁安置小区的向晓庆,今年19岁,是建始县长梁镇人。父母都是农民,其父亲2007年高位截瘫,肢体一级残疾,长期卧床已十四年。母亲现年57岁,患有高血压,没有任何工作。家庭无生活来源,靠政府低保度日,经济十分困难。
今年,向晓庆以405分的成绩考上了湖北恩施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又喜又忧,喜的是,在家门口上学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销,缓解家庭压力,而且临床医学专业不仅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学成后也能对父亲给予更好的照顾;忧的是,父亲常年卧床,本就没有收入来源的家庭现在又要为她的学费发愁。
(刘杰书走访慰问向晓庆)
8月28日上午10点,湖北恩施学院副校长刘杰书等一行人来到长梁镇探望向晓庆,并给她带来了好消息,我给予向晓庆12800元助学金,并为其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向晓庆获得12800元助学金)
刘杰书副校长亲切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需求,并告知家长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为他们消除经济顾虑,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学生家长表达了支持女儿完成学业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学校领导及老师的衷心感谢。刘杰书还叮嘱贫困学生要树立信心,勤奋学习,在生活上有困难要及时向学校反映,要把暂时的困难当作学习的动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她的人。
(刘杰书与向晓庆父亲亲切握手)
向晓庆很激动,“我向学校说明了家里的情况,希望有机会继续学业,好好学本领,毕业后做一名医生。同时也想为家庭分担一些压力。没有想到的是,学校这么快就给了回应,不仅为我减免了学费,还专程到家里来看我。”向晓庆说,她一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勤工俭学,让自己变得更好。
同时,湖北省巴东县东壤口镇黄腊石村的汉语言文学专升本学生税新国,也享受到了学校对贫困学生开展的帮扶政策。税新国父母年纪已大,身体体弱多病。其父亲右眼失明,腰部做过手术,没有办法从事体力活动;母亲颈部有肿瘤,奶奶患病多年。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父母在外打打零工,收入微薄。学校在知晓情况后,于第一时间和税新国同学取得联系,并给予他19800元助学金。
(税新国获得19800元助学金)
同样享受到学校帮扶政策的,还有中西医临床本科专业的彭荣意。彭荣意现住于广西防城港市那良镇扶贫安置点,其父亲于2011年不幸离世,母亲也已改嫁,两个哥哥在广东打工,其中一个哥哥已成家。彭荣意一个人在扶贫安置点居住,暂无主要经济来源。
(邹利斌走访慰问彭荣意)
由于疫情影响,我校领导无法亲自前往慰问,8月28日,湖北恩施学院特意委托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校长邹利斌,驱车前往防城港市那良镇,走访到2021级新生彭荣意家中了解情况,并代表学校送去慰问品和助学金。
来到学生住处,校长邹利斌与彭荣意同学进行了亲切交谈,详细地了解了学生家庭情况和实际困难,并代表湖北恩施学院向彭学生介绍了学校相关的资助、帮扶政策。同时,校长邹利斌勉励彭荣意要正视困难,磨炼意志,始终保持勤奋拼搏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与国家。
(邹利斌走访慰问彭荣意)
彭荣意同学表示,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期待,未来自己将不辜负学校、社会和家人的期望,积极上进,勤奋学习,以良好表现、优异成绩来报答学校、社会和家人。
多年以来,湖北恩施学院始终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绝不让一个贫困生辍学!”的承诺。为此,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帮扶体系,通过优化助学贷款服务、设立勤工俭学岗位等一系列举措,对家庭困难暂时无法缴纳学费的新生,一律先行办理入学手续,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对贫困学生开展精准帮扶,是我校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是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搭建家校联动平台、落实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同时,精准帮扶也是对如何推进学校和家庭合作育人模式的有益探索。我校一系列精准帮扶政策,切实为贫困新生解决了后顾之忧,也为优秀贫困学生搭建起了放飞梦想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