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院校对比

西华大学

收藏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28-87720097,028-87720918

官方网址:http://www.xhu.edu.cn/ http://zb.xhu.edu.cn

立志愿官方咨询群: 加入家长交流互助群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决赛在西华大学举行

时间: 2024-07-31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4596 收藏

7月29日—30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决赛在西华大学郫都校区举行。本届竞赛共有来自全国535所高校的6676支团队参加,经过资格审查、网络评审、省赛等环节,共评选出484项参赛项目进入全国决赛。

本次竞赛得到了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社、四川省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四川省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悉心指导。7月29日,分别召开了竞赛研讨会议及专家评审会议,针对提升生物、食品类学科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建生命科学类专业教学体系和评估体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同时,相关负责老师对竞赛的评审流程、评分细则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解读。

参会合影

730日上午,决赛正式开始。各参赛队伍围绕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汇报各自精心设计的项目和研究成果。

答辩现场精彩瞬间

730日下午,闭幕式在我校艺术大楼大剧场举行。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乔守怡教授,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监督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林志新教授,教育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南昌大学朱友林教授,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张雪洪教授,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创新创业类)监督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教指委委员、华中科技大学余龙江教授,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四级调研员刘晓曦、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费凌以及评审专家、监督委员等应邀出席闭幕式。

费凌代表学校致辞,他对各位专家应邀来四川,到我校参加评审和监督工作表示感谢,向在本次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高校及团队表示热烈祝贺。并简要介绍了西华大学及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倡导各高校在组委会搭建的平台上深度交流、紧密合作,共同促进生命科学领域人才培养质量。

副校长费凌致辞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乔守怡教授表示,本次竞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学科知识的交流与传播,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宝贵平台。未来,委员会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竞赛机制,提升竞赛水平,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乔守怡教授讲话

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四级调研员刘晓曦调研员代表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对获奖的同学表示由衷祝贺,对组委会的各位专家及在竞赛组织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西华大学表示衷心感谢。强调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和时代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刘晓曦调研员讲话

闭幕式现场,由决赛评审专家讨论评议,来自吉林大学等6支优秀项目团队在现场进行了项目路演展示。

优秀项目路演

余龙江代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创新创业类)监督委员会作竞赛评审结果认定。据悉,本次比赛共评选出一等奖280项,二等奖204项。其中,西华大学参赛团队表现优异,荣获一等奖2项。此外,吉林大学(Y20243675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X20244971项目)、徐州医科大学(X20241976项目)分获最佳人气奖、最佳风采奖及最佳团队奖。

为一等奖获奖选手颁奖

闭幕式上还举行了赛旗交接仪式。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张雪洪教授、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唐洁教授、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任海伟教授现场交接赛旗。赛旗成功交接后,任海伟代表获得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决赛承办权的兰州理工大学讲话,他介绍了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成效,并对能够承办下一届竞赛感到荣幸,充满期待。

赛旗交接

至此,历时两天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决赛圆满结束。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分为科学探究和创新创业两个类别,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拓宽科学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生命科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我校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以承办全国重要学科竞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搭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将兴趣驱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竞赛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