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填报
步骤
院校对比

厦门工学院

收藏

普通本科丨理工类丨民办

官方电话: 0592-6667566

官方网址:http://www.xit.edu.cn http://www.xit.edu.cn/zsw/

立志愿官方咨询群: 加入家长交流互助群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时间: 2021-02-20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4958 收藏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宝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强调:“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和现实、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我们开启新征程、创造新奇迹、夺取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重视历史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历史教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重视历史教育特别是党史教育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我们党一直有着重视历史教育特别是党史教育的思想自觉。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等文章,对党的历史进行总结。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指出:“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为了加强历史教育特别是党史教育,我们党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主持编写《六大以前》《六大以来》《两条路线》等重要学习资料,推动党史教育在党内系统化、理论化、常态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历史教育不断发展,学习群体逐步向党外扩展,内容进一步丰富。1951年《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正式出版,标志着包括党史教育在内的历史教育由党内推向全国,由干部教育逐步推向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领域,党史教育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普及化。相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日益完善,成立专门的党史研究机构,设立“中共党史”专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权威著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在全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加强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取得显著效果。

  重视历史教育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我们党百年风雨历程,每逢重大历史转折,我们党总是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寻找启迪,历史教育成为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延安整风是以总结党的历史开启的,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正确地总结了建党以来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亲自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强调“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了思想动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等重大问题,为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大部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提出新要求,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邃的历史思维、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情怀。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大部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新时代,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确保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能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党的初心使命如何在历史起点上凝萃、如何在历史进程中升华、如何在历史丰碑上镌刻;能让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忘记来时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好践行初心使命。

  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内在要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记录了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的光辉历程。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党因何而生、红色政权从哪里来、新中国怎样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从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神聚力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可以让人深刻感悟到,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靠的是有党始终作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离不开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要通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精神发扬光大,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锚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伟大胜利。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工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点群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读懂历史这部最好的教科书,从中源源不断汲取思想养分,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要突出主题,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认真学习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重点学习不同时期涌现出的人民英雄和先进模范,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弘扬革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认真学习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使青年一代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要注重结合现实,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今昔对比中充分体会到如今的好日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改革开放是奋斗出来的。青年一代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信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教育部把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进课程教材主渠道。中小学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和高校思政课统编教材均已全面落实要求,组织编写了一套准确性、思想性、针对性、可读性强的大学生读本。二是进思政工作主阵地。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开学第一课”等品牌教育活动。三是进网络空间主平台。通过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新媒体,创新教育方式。四是进研学实践大课堂。组织青少年学生瞻仰革命遗址,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学习革命英烈事迹,感悟伟大历史成就,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教育系统要把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抓手,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