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2018年招生常见问题问答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2018年招生常见问题问答
一、学校性质、办学特色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淮北师范大学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
学院位于国家能源基地、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校园依山而建,芳草茵茵,花木扶疏,景色怡人。优美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是莘莘学子读书治学、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是培养本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学院依托淮北师范大学综合办学优势,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有28个专业,涵盖文、理、工、法、经济、管理、教育等学科。学院现设中文、经济、管理、外语、教育、美术、数学、电子信息、化学、生物、体育、政法等12个系及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2个教学部。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现有教职工372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99人、博士学位获得者52人。
学院面向山西、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甘肃、新疆、江苏等20个省(区)招收四年制国家计划内本科生,现有在校生5479人。办学十几年来,学院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深化各项改革,在实践中初步摸索出具有学院特色的办学道路,从而以高水平的师资、规范的教学、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以及多彩的校园文化,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院现有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应用化学)、3个省级教学团队(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环境生态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东磁电子有限公司创新实践基地、OTO创业人才孵化基地)、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项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院教务处荣获省级“教学管理先进集体”。
学院坚持“发展学生、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社会和学生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万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院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院还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优质资源,积极创造条件,近年来考研率均保持在10%以上,一些专业的考研率近50%,许多学生得以进入重点大学甚至名校深造。
学院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以品牌活动为抓手,积极创新活动载体,着力加强校园课外科技文化建设,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而又不断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机制。十多年来,学院人才培养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高等院校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安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省部级比赛中,学院学子均斩获殊荣。中国招生信息网、安徽教育网、淮北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我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及硕果佳绩。
2004年建院至今,学院秉承淮北师范大学“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博学慎思、励志敦行”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坚持质量和特色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内涵建设,精心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努力培养具备合格道德水准、良好沟通能力、科学思辨方法、合理知识结构和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收费标准
均按照安徽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核定的标准执行。收费标准如有变更,以安徽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最新收费标准执行。
三、奖、助学金及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措施
1、奖学金:学校设立专业奖学金一、二、三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8000元/生/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生/年,国家助学金2000-4000元/生/年。
2、生源地助学贷款:学校将按国家有关规定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最高贷款额8000元/生/学年,在校期间免息,毕业后六年之内还清。
3、勤工助学金:学校积极组织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设立勤工助学固定岗位,还有一些非固定岗位,困难学生可以通过适当劳动获得相应报酬。
4、特困生资助:学校每学期定期对特困生进行资助,发放资助金等。
5、减免学费:在我校就读的孤儿、及其它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减免学费者,学校分别予以学费减免。我校郑重承诺不让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四、18年专业及招生人数:
汉语语言文学:160人,广播电视学:40人,英语:80人(其中文史70人,理工10人),学前教育:60人,经济学:160人(其中文史:140人,理工:20人),市场营销:60人(其中文史:50人,理工:10人),人力资源管理:80人(其中文史:70人,理工10人),电子商务:90人(其中文史80人,理工:10人),数学与应用数学:90人,应用心理学:60人,环境生态工程:60人,应用化学:70人,生物工程:60人,电子信息工程:80人,通信工程:80人,化学工程与工艺:70人,物流管理:80人,园艺:50人,化学: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