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填报
步骤
院校对比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收藏

普通本科丨理工类丨民办

官方电话: 0411-84835555,0411-84835117

官方网址:http://www.neusoft.edu.cn/ http://zs.neusoft.edu.cn/

立志愿官方咨询群: 加入家长交流互助群

鲜明的教育特色

时间: 2023-05-10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2974 收藏

一、面向应用,构建实施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TOPCARES能力指标体系。能力指标体系以培养学生八大能力的英文首字母命名,即“TOPCARES”,体现了学校对学生“最高的关注”,通过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来创造学生的价值,并通过学生为社会做贡献,从而创造社会的价值。

学校将TOPCARES能力指标体系系统化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面向前沿和应用,构建了能力导向、项目牵引、内容动态更新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构建了以项目为载体贯穿全程的“四实”实践体系;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工程背景环境的实践育人模式和学分制教学、柔性化教学、双语教学、分级教学等教学方式;建立了与TOPCARES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产教融合,注重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                                       

基于产业办学优势和地处国家级软件园的区位环境优势,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致力构建以人才为中心的产学研生态系统。

根据社会、行业对IT类人才的能力需求,设计和实施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等相融合的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育人,将项目的设计、训练和实现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通过逐级递进的项目实践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共同确定课程,共同提供师资,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实施“1321”的学期设置

1个学年分为3个学期,2个基于案例和项目的理论学期、1个集中能力训练的实践学期,理论教学强调“精讲而多练”,实践教学强调“面向行业应用,进阶式实践教学”。同时,学校全部本科专业实施“3+1”等教学模式,即大学最后一年,通过综合项目实践和企业实习,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校便具备了一年的“工作经验”。

高度共享企业教育资源

与百度、东软、英特尔、用友、简柏特、埃森哲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成为SAP全球高校“种子计划”中国第9所院校,也是中国唯一的民办院校;成为全球应用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规模最大、应用技术领先的院校之一;成为大连高新区“区校一体化”建设单位。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同开发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课程体系、教材和课件,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实训环境,开发实训案例。

三、激活创客基因,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实施专创融合教育,通过将创新创业能力指标纳入TOPCARES能力指标体系,构建普适性、专业性、运营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与环境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支持和保障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更高质量成长。希望学生无论选择创业还是就业,都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SOVO-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

  • 2002年成立至今,SOVO累计孵化各类创新创业项目7600余项;
  • 设立学生虚拟公司近640家,其中185家已注册为实体公司;
  • 每年开展竞赛、讲座、沙龙等各类文化活动超100场,2002年至今,累计参与学生超14万人次;
  • 2016年,学校成功获批全国首批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学校成功获批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 2019年,学校成功获批辽宁省大学科技园,成为省内首家直接通过大学科技园认定的民办高校。
  • 2022年,学校成功获批辽宁省首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并入选WURI RANKING全球创新大学百强,其中“创业精神”类别获全球第35名。

四、拓展国际化视野与合作途径,实施国际化育人                                    

教育模式与教育标准国际化

创造性提出并构建实施了一体化TOPCARES人才培养模式,借鉴ABET等质量标准,构建了TOPCARES-ABET质量评价体系。学校于2012年成为CDIO国际合作组织亚洲区域第9所高校。借鉴国际知名大学的教学模式及教务管理系统,逐步开设跨文化及国际交流相关的专业与项目,并不断加大双语课程的建设。

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和资源建设国际化

学校与日本学校法人上田学园大阪综合设计专门学校合作举办高职层次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展“2+2”“3+1”“3+1+1”“4+2”等多种学历留学项目,以及交换生、短期班、企业实习等各式长、短期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项目;开展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等重点专业的面向国外留学生的双证联合学历教育;与国际企业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发教育资源。

学校已与英国杜伦大学、萨里大学、苏塞克斯大学、兰卡斯特大学、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韩国建国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信息技术、机械学与光学大学、俄罗斯交通大学、俄罗斯总统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南澳大学、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蒙特克莱尔大学等110余所国外高校开启了线上交流、短期访学、长期交换、本科双学位、硕士升学等形式多样的校际交流合作。为有志提升自身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竞争力的学生开辟了对外交流、出国留学的通道,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合作院校的交流、留学项目。

师资队伍国际化

通过加大引进外籍教师和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开展师资外语水平培训和考核、与合作院校进行师资互换等措施,多渠道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及整体的国际化水平。

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学校长期聘用外籍专家和教师,从事英语、日语、俄语和专业课的教学;邀请国外合作院校和企业学者、高级管理人员、行业专家等各类专业人士为我校师生进行学术讲座。学生通过外语强化训练系统、慕课以及校园网上丰富的课件资源可随时接受听、说、读、写的全方位外语应用能力训练。学校依托软件园区IT类跨国企业资源优势、学校外语类专业优势等,积极营造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开展混合式教育改革,创新智慧化教育模式                                     

为主动应对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变革需求,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学校以应用型高校生源特点为出发点,聚焦数字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构建混合、互动、开放的混合式教育生态系统。通过混合式教育改革,教学内容更加开放、全面,以问题为学习起点,课堂以探索活动为主,交互、合作学习成为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校整合一体化智慧教育平台,提供教育信息化2.0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引领的学生成长支持体系和数据驱动的教学支持体系助推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和精细化管理,使教育信息化真正内化为促进教育模式变革和学校生态重构的核心动力,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智力支撑。

六、建设数字工场,深化产学合作                                                 

为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催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学校以产学研协同融合机制建设数字工场,形成一个大学与企业、师生与工程师互利共赢的良性生态。一方面,为学生实训实习和高质量就业创业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为行业企业提供专业的人才服务解决方案。打造从学生定制培养、集中训练、顶岗实习到人才输出的完整人才生态链,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数字工场结合企业具体项目用人需求,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面向大三、大四两个学年,覆盖“素质-知识-能力-经验-成果”五个层级和学段,聚焦移动、金融、医疗、汽车、媒体、电商、ERP等多个行业方向,开展个性化、全覆盖、深融合的人才定制培养。人才培养过程实现由“通用、统一、无差异”到“专用、针对、有差异”的人才输出转变。学校还与百度、东软等知名企业合作,设立了“东软百度人工智能学院”等一流的现代产业学院。

七、基于云平台,构建柔性学习体系                                              

学校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自主开发和建设实训平台、项目库、案例库、习题库、素材库、NEUMOOC平台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有效利用“4A”环境和立体化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柔性化自主学习。

致力让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任何自我能支配的时间、任何能上网的地点,以任何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内容(4AAny timeAny whereAny wayAny content)。为受教育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真正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