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2018年招生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秉承“团结、进取、活泼”的团队精神,坚持“诚信友爱、善思笃行、学博体健”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开展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建设一流师资,提供一流服务,培养一流学生。现有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培养两个办学层次,在校本科生1600人,拥有机电系统电子技术学术型硕士授权点和农业硕士(农业机械化专业)授权点。拥有重庆市特色专业1个,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个,万州区创新团队1个——先进切割技术研制创新团队,重庆市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轻合金材料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械工程学院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重庆市特色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等三个普通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45人,博士10人(含在读),教授、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教职工比例为50%。近几年,主持承担了包括部市级在内的各级科研项目近40项,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12项,编著专著、教材20部。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拥有总价值近4000万元的教学仪器和科研设备,建有专业实验室30个,实验室占地面积达10000多平米,为学生的各项专业实验、实训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学院于2015年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并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姜勇等四人教授团队,合作共建有色金属材料成形及新型功能材料研究平台。同时,有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够很好地满足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为本院的教学、科研、实践和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非常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近三年来,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竞赛中获重庆赛区特等奖1项,大学生工程综合训练重庆赛区竞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共8项。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西南赛区移动机器人大赛、重庆市单片机竞赛、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等项目中也获得多项荣誉。近年来,学院培养出了一大批工程应用方面的人才,很好的服务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学生毕业后去向主要有大中型企业、国家机关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高职或中职专业教师岗位,考取硕士研究生、进入部队、自主创业等。学院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录取率10%,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设有现代设计、现代制造和机械设备电气控制三个专业方向。本专业按照“厚基础、重实践、强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公德意识好、责任心强,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现代设计制造、新产品研究开发、新装备与新技术应用研究、企业运行管理和产品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人才。课程体系设计以绿色智能装备的设计与制造为核心,开设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图、材料力学、电工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测试技术、CAD/CAM等;同时以三个基本专业方向为依托,开发核心特色课程数控技术与编程、控制工程基础、三维造型、有限元分析及应用、机电系统设计、设计方法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设计、特种加工技术、齿轮检测技术、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现代数控机床设计、供配电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总线技术、数控机床维修与故障诊断、机器人、无人机控制等可供学生选择学习。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理工类·兼招对口高职)
本专业是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专业,设有机电系统设计和数控加工两个专业方向。通过使学生学习现代机械科学技术、现代测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机械、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和方法,具备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机械设计制造方法,以及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同时,围绕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布局,本专业注重在3D打印、绿色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培养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现代机电产品与系统设计、开发、应用及技术管理等工作。专业核心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创新课程有功能电路设计与制作、机械测试系统设计、典型机电产品分析、机电液功能控制系统设计、工业4.0基础等。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各类大中型机电、汽摩、装备制造企业工作,以及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公务员。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理工类·兼招对口高职)
本专业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与评估两个专业方向。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掌握汽车服务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合理的素质结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汽车保险、汽车运输等汽车服务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应未来学科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以及汽车后市场行业需求的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高级工程应用人才。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电工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核心特色课程主要有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传感器与车载网络技术,汽车评估、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汽车再生工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电动汽车原理与构造、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等。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汽车、新能源、机械等行业就业,从事汽车营销及售后服务、汽车检测与维护、汽车保险与评估、物流经营、新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车辆质检、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运营等工作。
财经学院
财经学院是学校于2014 年组建的一个二级学院,其前身是原经济贸易系、经济管理学院。学院具有较长的本科专业办学历史,1996年开始招收经济学本科专业学生,2000年开办了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会计学本科专业。目前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会计学等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2000人。201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获得了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两个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已于2015年正式招生,现有研究生47名。
财经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学历较高、学缘、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科研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其中有教授17人,副教授15人,博士15人,在读博士研究生7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人选3人。青年教师大都毕业于985、211高校,受过较好的专业学术训练,具备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教学水平。财经学院重视科学研究。最近5年来,学院专任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工业经济》、《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光明日报》(理论周刊)等权威和重要学术期刊论文16余篇,发表 CSSCI期刊论文103篇;出版《会计理论比较研究》等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科研获奖16项,其中获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市政府发展研究奖三等奖1项;承担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其它省部级项目50余项,横向委托项目12项,多项政策建议获市区领导批示或被政府部门采用。
财经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拥有市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市级学会1个——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重庆市高校“十三五”重点学科1个——农林经济管理。财经学院招收农业管理、农村发展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学校农业硕士培养依托单位。学校学科专业图书资料19 余万册,建有电子商务、会计模拟、国际贸易模拟、ERP沙盘等专业实验室;建立了20余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能够较好地满足研究生、本科生人才培养的需要。
会计学(本科·文理兼收·兼招对口高职·东南大学“1+2+1”模式联合培养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方法与技能,能独立进行调查研究与综合分析,具有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作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并具有职业判断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会计、财务、税收、审计的实务、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本专业设财务会计和CPA两个方向,毕业生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选拔优秀学生采取和东南大学“1+2+1”的联合培养模式,毕业后共同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核心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法、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税法、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筹。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具有良好人文社科素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外语能力与专业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及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社会经济状况,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及持续学习能力,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设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金融与投资两个方向。毕业生可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专业英语、世界经济概论、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等。
经济学(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熟悉金融业务技能、金融政策和金融法规,能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租赁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胜任政府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继续深造的理论型人才。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
经济统计学(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熟知经济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规,熟练掌握数据采集、问卷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资料管理等业务工作,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抽样调查、投入产出分析、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证券投资分析、金融统计分析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4年,由原政治与法律学院更名而来。学院拥有本科、硕士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体系,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任务。下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思想政治教育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24人,兼职教师40余人,其中硕士生导师9人;专职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9人,博士(含在读)11人,45岁以下教师全部获得硕士学位。
学院教师教学科研实力较强。近年来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其他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6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等11部,发表科研论文520余篇。拥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创新团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学院教师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并多次在校级和市级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学生多次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重庆赛区决赛特等奖、一等奖;获“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二等奖,教学设计特等奖、一等奖,获重庆市师范生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学院辩论队连续多次获得全校大专辩论赛冠亚军,学院理论宣讲团获得重庆市“‘三下乡’百佳实践团”称号。学生管理和就业工作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学生考研录取率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多名学生被四川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录取。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本科·文史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师以及从事思想政治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开设课程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等38门课程。本专业学制四年,授法学学士学位。30%左右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或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4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3名;博士14名,硕士20多名。全体教师爱岗敬业,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出版各种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5项,多项成果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三峡学院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学成果多次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重庆三峡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项。学院设民族学系(含少数民族预科部)、文化产业管理系、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法学系、西南民族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中心、三峡法学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现有文化产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民族学4个本科专业,学制4年;1个少数民族预科专业,学制1年(通过相关考核后直升本科);拥有“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专业方向硕士点。
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注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学年论文制、就业与考研的素质拓宽工程等举措,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毕业生的就业率、英语四级过级率、挑战杯立项率、学术论文发表、研究生录取率等在全校均名列前茅。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纵贯古今中外的文化视野和现代产业理念,在产业经济学、管理学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具备丰厚的现代管理、经济、法律知识。毕业生授管理学学士学位,可在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传媒公司、政府机关、新闻出版、文化旅游业、广告业、文博展演业、娱乐业、网络文化与动漫游戏、体育产业等单位从事文化政策宣传、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创意、文化项目策划等工作。主要课程: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经济学、文化资源学、文化投资学、文化创意学、文化事业管理、文化市场经营管理、影视产业经营管理、文化项目管理、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文化创意经典案例、文化经济理论与实务、知识产权与文化品牌等。本专业与万州区文化委员会、重庆市万州文化产业协会、重庆三峡文化艺术经纪有限公司、腾讯·大渝网、重庆新十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蜂之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建实习基地,为锻造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有较强理论修为和实践操作能力,能胜任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授管理学学士学位,可在各级政府行政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福利组织、公益团体、劳动仲裁机构、司法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律师事务所、各级工会、社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处理等工作。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公共管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学、劳务市场经纪人实务、劳动关系、风险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经济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劳动保障与理财规划等。本专业与重庆市万州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万州人才网、重庆市中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实习基地,有较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法学(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深厚的法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法治政策,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中介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授法学学士学位。课程设置以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本专业与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万州区人民法院、万州区人民检察院、万州区公证处、重庆市三峡库区农民工维权中心和多家律师事务所共建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毕业生参加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成绩斐然,大部分进入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机关、银行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
民族学(经济与管理方向·本科·文史类)
本专业为重庆市属本科高校开办的第一个民族学专业,2010年批准为市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011年立项为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政治合格、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田野工作技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民族学高级人才。毕业生授法学学士学位,能从事相关行政事务、民族宗教管理、新闻宣传、文化文物、城乡开发、公共关系、社区服务等工作。主要课程: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经济学、民族社会学、民族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影视民族学、宗教文化学、民俗学、田野调查与民族志写作、社会研究方法、中国民族史、民族文化旅游规划与开发、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学、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民族社会公共管理、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本专业与重庆三峡博物馆、三峡移民纪念馆(万州博物馆)、万州区文化委,以及三峡库区少数民族乡和特色镇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理论学习和田野调查实践,快速成长为本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少数民族本科预科(文理兼收)
少数民族预科是国家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大学生而在高校设立的向本科教育过渡的特殊教育阶段。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按各省具体规定执行。重庆市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比照学校本科分数线降低80分录取,散杂居少数民族考生降低60分录取。学生学习一年预科课程后,经考试合格,根据学生意愿和学习成绩情况,升入相应本科专业继续学习。
体育与健康学院
1993年开办体育专业,先后为国家输送了近5000名合格毕业生。目前,开设有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方向)2个本科专业和学科教学(体育)研究生教育。本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博士3人(在读1人),讲师1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37人,在校学生850余人。拥有体育综合楼、标准田径场和足球场、室内篮球场、排球场、武术训练房、健美操训练房、形体训练房、高档练功房、游泳池、网球场馆、乒乓球和羽毛球场等。设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以及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人体机能测定、康复理疗等专业实验室和藏书上万册的体育专业图书阅览室,配有900万元的先进体育教学训练设备。
多年来,学院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尚武崇文,睿智健体”的院训。坚持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积极探索专业教学、运动训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考研、就业等方面的新路子、新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和市级各类专业竞赛中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并逐渐形成了武术、健美操(排舞)、跆拳道、游泳等优势项目(武术蝉联重庆市高校十年冠)。考研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近三年公招考试就业率达40%-70%)也名列市内同专业前茅。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先后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专著70余部,科研项目60余项,专利20余项,各类科研奖励100余人次。并多次获得全国及市级各类专业竞赛活动奖励。
当前,学院正积极打造巧固球、攀岩、山地越野、户外运动、校园马拉松等特色体育项目和主办高级别体育赛事活动(如国际巧固球邀请赛、中国大学生校园马拉松比赛、全国大学生拳击比赛、全国手球比赛等),先后与国际巧固球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手球队、国家女子拳击队等建立了合作意向。20多年的办学经历,严谨的办学风格和近5000名毕业生在各行各业的优异表现,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较高的知名度。
体育教育(师范类·本科·体育类·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师资及其他体育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统计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创伤学、健康教育学、推拿与按摩、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操舞等。可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方向·本科·体育类·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系统的运动康复与健康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能在各级学校、健身俱乐部、职业运动俱乐部、健康与康复科研机构以及医院、社区、敬老院、福利院、疗养院、保健行业等领域从事康复理疗、保健指导、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也是自主创业的热门专业。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教育心理学、康复学、康复机能评定、临床医学基础、中医基础、运动创伤学、运动处方、理疗学等。可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师资力量最为雄厚、也是最早招收本科学生的教学院系之一。学院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1个。现有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保设备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科学被列为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合作建设专业,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均被列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和校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0余人,拥有“三峡库区水质演变与水环境安全”重庆市创新团队1个,“生态与环境保护”重庆市教学团队1个,“土壤生态过程与生态重建”校级创新团队1个。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博士10人,硕士25人。其中,被重庆市政府评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教师2人,被列入“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师2人,万州区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校学术带头人4人,校学术骨干6人。
学院现有“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三峡库区水质演变与水环境安全”分中心1个,重庆市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化工过程工程实训中心1个,三峡库区水资源处理工程实训中心1个。学院另有各专业实验室多个,实验室面积达23000余平米,拥有ICP等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仪器设备总值达6000余万元。
近年来,学院科研人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专项”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项目经费达1700余万元。近年来,在 ACSNano、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发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等10余部,申请专利20余项,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奖二等奖1项,万州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46人,本科生1450余人,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大学生化工原理实验技能竞赛等专业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三等奖、重庆市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多项。近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超过20%。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理工类·东南大学“1+2+1”模式联合培养专业)
本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三峡学院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学校第一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工程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能在化工、能源、环保、材料、冶金、信息、轻工、制药、食品、炼油和军工等部门从事生产操作与技术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开设课程有机械制图、化工CAD、化工设计、化工工艺学等。本专业设有盐气化工、制药工程两个方向,此外可修精细化工相关课程。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能在化工相关企业、环保部门、科研单位、学校或政府部门等单位工作。
环境科学(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所属学科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重庆市特色专业,学校“十三·五”“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首批绿色教育产教融合试点专业。
本专业为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建设专业,拥有中美联合办学的国际平台。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职业能力课程对接职场需求,便捷的国际交流通道,打通国际就业通道等人才培养项目优势。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技术、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工程开发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类人才,毕业后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单位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环保产品开发和环保工程设计等工作。主要课程有: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态学、环境经济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清洁生产、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学制四年,毕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为近几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较高,为需求增长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过程装备、过程控制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开设课程有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原理、机械原理及设计、过程装备制造技术等。学制四年,毕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已渗入到航空、航天、原子能、材料冶金、化工、制药、石油、轻工、环保、食品等领域中真空技术和过程装备的设计与控制等诸多方面,毕业生能在相关部门从事过程装备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也可在工业生产中从事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环保设备工程(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为重庆市鼓励申办的行业人才紧缺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环境保护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环保产业运营、管理等知识;熟练掌握CAD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具有在环保产业和各类工程机械设备的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开设课程有环保产业概论、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环境监测技术等。学制四年,毕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既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制造﹑运营与维护以及设备功能的改进和完善等方面工作,又能够从事环保设备的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对口高职)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和水工业理念,具有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防治、水源开发、工业供水及废水处理、建筑给排水等领域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工程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置建筑给排水和城市水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学制四年,毕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开设课程有水分析化学、工程力学、水力学、给排水管道系统、水工艺设备基础等。毕业生可以到城市规划设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建筑和其他专业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局、环境保护和市政公用事业等部门、市政和建筑工程公司、环保设备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学校重要骨干教学和科研单位。三十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同时也造就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3人、博士17人、在读博士7人、博士后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区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人才7人,并从东南大学等高校聘请了多名校外客座教授。现有五个本科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环境科学)、教育硕士(生物教育)和农业硕士(农艺与种业领域)研究生,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八百多人。学院各专业历届毕业生考研录取较高,近四年考研上线率和录取率居全校理工科专业第一,每年考研录取率20%左右, 2015届录取率高达24.1%。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1个中美“双百计划”合作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拥有1个重庆市工程实验室、1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重庆市创新团队、1个校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校级工程中心、2个校级创新团队;建有40多个教学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价值近3000万元,教学科研设备齐全。学院在万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重庆市万州区园林绿化管理处、成都和合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万州区食品药品检验所、上海紫燕食品有限公司、万州区同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沃尔玛(重庆)购物广场有限公司等16个企事业单位建有实习基地。学院近5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5项、教育部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校区级和横向合作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在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被、农业生态、中药材和农产品开发等方面研究成效突出。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理工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重庆市和学校重点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和品牌的工科专业之一,拥有国际化办学视野,不同的办学层次凸显该专业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不仅是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建设专业,而且还是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本专业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扎实的食品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食品领域从事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策划、品质控制、技术推广应用、技术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社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需求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本专业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合作开展的中美应用技术教育“中美双百”计划试点专业之一,采用美国应用技术教育模式,引进美方专业核心课程并聘任美方教师主讲。“双百计划”项目的实施,使得本专业学生可以学习到美国的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可以享受到“中美双百”计划的国际交流通道和就业服务系统,帮助学生增强实践技能、提高就业能力,为学生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创造条件。
主要课程: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技术原理、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管理学、食品包装设计、食品感官评价等。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理工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工科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在熟悉食品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着重掌握食品质量控制技术、安全检验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安全管理等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与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分析与检验、安全评估与控制等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实际问题,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检测与分析、仪器分析、食品安全快检技术、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食品品质管理、食品原料生产及安全控制等。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生物技术(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备扎实的生物科学、生物药学、医药基础知识和生物技术能力训练和实践等方面知识,了解现代生物医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能在生物高新技术领域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也可以从事该领域的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人体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信息学、蛋白质及酶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药物化学、生物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品营销学、生物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生物新药的研制与设计等。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园艺(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为重庆三峡学院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植物学、生态学、观赏园艺、遗传育种和庭园设计等领域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观赏植物栽培、繁育、经营管理、国际贸易及庭园绿化设计、施工及组织管理,从事观赏植物现代化生产、栽培育种、经营管理及庭园绿化设计与施工的复合型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土壤肥料学、花卉学、观赏园艺学、园艺植物栽培学、设施园艺学、温室建造与设计、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庭院绿化与室内装饰、植物园配置与造景、插花艺术与盆景艺术等。毕业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风景园林(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及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等领域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艺术理论、设计理论进行风景园林艺术设计及表达、园林施工与组织管理、风景名胜区及城市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中外风景园林史、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区规划、建筑结构与构造、风景园林艺术原理、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等。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是为适应教师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效整合学校教师教育资源于2017年设立的一所新型二级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7人,副教授15人。现设有小学教育(免费师范生)、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4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在校统招学生1150人,实行由教师教育学院统一招生和管理,教师教育学院和各相关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学制四年,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双向强化的培养模式和机制。学院是学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依托单位,具有教育硕士研究生招录、培养和硕士学位授予资格。
学院以培养地方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主要任务,营造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工作格局,坚持内涵发展,注重教育特色,推进教育改革,立足教育创新,努力形成重庆高校一流的教学团队、一流的课程设计和一流的教师培养服务,使学院发展成为立足三峡、服务库区、面向全国的高水平的教师教育培养基地。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免费师范生·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按照“本科定位、全科定性、小学定向”的培养方向和“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培养要求,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全科知识、娴熟的教师技能,具备小学各科教育教学和相关管理研究能力。主要课程有:汉语基础、中外文学、教育心理学、三笔字训练、音乐基础、美术基础教育学、初等数学、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本专业属定向培养,学制四年,毕业后担任重庆市相关区县基础教育小学全科教师或到基础教育管理部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物理学(师范类·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物理教学和企业从事基础研究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线路、近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物理教学论、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技能基本训练等。学制四年,毕业后可从事各级初、高中、中职学校物理教学和相关教育管理研究,也可到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研发工作。
化学(师范类·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和应用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教师素养,具备从事化学教育、化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环境化学、化学工程基础、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化学教育理论与方法、等。学制四年,毕业后可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和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也可到化工行业从事生产研发工作。
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为师范类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敬业精神。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等。学制四年,毕业生可到中学从事生物教学或到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研发工作。
美术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创建于1987年,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人,硕士导师8人,有校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15人。有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五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00余人,2015年学科教育(美术)领域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在校全日制专业硕士生8人。
美术学院用当代创新教育新思想,新观念引领办学,走特色发展之路,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内、外部发展平台,针对美术专业特点,进行规范有序的教学、科研与管理,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部,国家项目立项2个,发表美术论文130余篇,入选国家级、省级美展作品400余件,有200余幅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奖,2项教学成果获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三峡民间美术”课程为重庆市级精品课程。美术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艺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立了美术学院创新实践团队、时装表演模特队、服装与服饰创新实践工作坊、传统生活创新中国画工作坊,加大校企合作,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美术人才。近几年学生多次参加全国、省级美展,国家级获奖作品共计50余件、省级获奖170余件,设计作品曾在教育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至今培养了13000余名合格的美术人才,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美术学(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创作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技能,能适应美术创作、美术编辑、艺术设计、美术宣传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等领域需求的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美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雕塑材料学、版画、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工艺美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环境设计(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当代环境设计理念,现代设计思想,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要而具有环境设计综合知识和应用实践动手能力的设计师,能在各大装饰公司、建筑行业、设计单位等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中外设计史、设计透视、素描、色彩、手绘表现、建筑装饰材料与概算、室内空间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展示设计与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有创新设计思想与能力,适应时代视觉传达发展需求,有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设计技能,并能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素描、色彩、字体设计、图形创意、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数学媒体设计制作、企业形象策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动画(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动画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影视知识,熟练掌握动画设计、动画制作,动画产品开发等实践技能,能在设计公司、游戏公司、传媒公司、艺术教育等单位从事动画、影视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艺术设计史、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绘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摄影、网页设计、卡通雕塑、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后期合成技术、DV短片制作、动画造型设计、影视声音、三维动画技术、动画分镜创造等课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流行文化视野与民族服饰文化底蕴、兼备创新设计与工艺技能、能适应服装设计、教育、研究、媒体、生产和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的专业课程有:中外服装史、服装材料学、服装效果图、服装结构设计、工艺基础、服装CAD、流行成衣设计、职业装设计、创意装设计、配饰设计、形象设计等课程。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创建于1956年,经过60余年发展,学院取得了重大突破:学院于2014年获得非线性电子学硕士学位授权和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并于2015年正式招生。学院实力较强、规模较大、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6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1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共14人,各级各类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10人,柔性引进了欧洲科学学院院士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三个本科专业,非线性电子学、学科教育(数学)两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900余人,研究生7人,已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5000余人。
学院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促进就业质量。多年被学校评为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现有重庆市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1个,重庆市精品课程2门,重庆市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创新团队1个;获重庆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重庆市先进个人各1名。近几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学研究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在《Nonlinear Analysis: Theory, Methods & Applications》、《Communicatioms in Algebra》、《数学学报》、《数学年刊》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成绩斐然,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12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较好,考研成绩喜人,近几年被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名校录取100余人。
学院拥有数学实验室、统计实验室、信息服务与计算实验室、软件外包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实训、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素养,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的能力,能胜任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数值计算、抽象代数、高等几何、现代几何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CAI、数学实验、初等数学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论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担任数学教师,也可到教育行政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工作。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占15%左右,到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等教育机构担任数学教师占75%左右,到政府部门、银行等行政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工作占7%左右。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重庆市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计算、软件开发、数据分析处理、信息管理和教学等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算法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挖掘、大数据处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经济部门、行政管理或教育部门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电子政务、教学、管理与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数据分析处理、电子商务等工作。
统计学(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统计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运用统计软件解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科学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开发与挖掘、量化分析、预测与决策、统计质量管理等能力的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应用回归分析、试验设计、抽样调查、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统计软件、统计预测与决策、统计质量管理、精算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工业企业质量管理部门、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咨询公司等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质量管理和金融统计等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始建于1996年,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工科学院,为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重庆市力学学会理事单位。2012年起与东南大学联合实行“1+2+1”本科生培养模式,2017年起纳入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含客座、兼职教授),其中专业课教师86人(含客座、兼职教授30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31人;博士研究生16人、具有国家执业资格的注册土木工程师33人,注册安全工程师2人、注册爆破师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学院拥有1个工程硕士专业硕士授权点(土木与建筑工程领域),拥有重庆市科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峡水库岸坡与工程结构灾变防控”等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实验(训)室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2000余万元。校级签约实习就业基地14个。学院全面推行“多证制”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在获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通过实训考评可获得行业相应技术岗位上岗证),培养“精施工、懂管理、会设计、能评价”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四届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突出,BIM团队连续两年在全国比赛中获奖;连续4年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连续5年在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项目中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及其以上奖项(其中包括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土木工程(本科·理工类·东南大学“1+2+1”模式
联合培养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为校级转型试点专业,本专业开设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和市政建设三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可从事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城市给水排水、地铁及轻轨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地基处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施工企业、工程设计单位、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事业单位和建设管理部门的工程施工招投标文件编制、工程预决算及审查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有:高等数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方向主干课程有: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结构CAD等。工程造价方向主干课程有:工程软件及电算化、建筑装饰与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市政建设方向主干课程有:综合管廊工程理论与实践、城市给排水工程、城市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基础、市政工程资料管理等。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够胜任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机场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及相关方面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科研、试验、检测、养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及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有: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道路工程材料,主干课程有: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电算、桥梁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BIM在交通领域推广与应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路桥绿色建造新技术与新方法等。
安全工程(本科·理工类)
安全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2017年纳入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本专业师生享受重庆市安全工程奖(助)学奖教基金资助。本专业以工程建设行业为依托,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的从事建筑安全方面的设计、检测、评价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能够从事建筑安全方面的设计、监察、管理、评估与咨询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有:高等数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建筑防火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建筑施工应急救援预案及典型案例分析、建筑安全技术及管理、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编制、建筑结构。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82年,2008年通过教育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获批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英语教育硕士)、英语本科(师范、翻译、商务)、商务日语本科为主的办学体系,开设英语、日语、法语等语言教学。现有教职工近100人,其中教授5人、外聘教授6人、博士5人,副教授27人;来自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匈牙利等国家的外籍教师6人;硕士生导师7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名,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2人,校级学术骨干6人,教学骨干12人。学院设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研部、研究生教研室,以及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语言培训中心、外文资料室、外语专业电教室、外语演播厅、同声传译室、大学英语电教室、语音实验室、外语自主学习中心等,共有专业学生1000余人。学院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考取国内外名校研究生的比例高,获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奖项多,尤其是日语系学生在“2017年笹川杯全国高校日本知识大赛”中喜获特等奖。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教育、外贸、旅游、企事业等单位,就业情况和社会评价较好。近年来,学院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创新才培养途径,2017年9月,学院与重庆长江轮船公司船员公司合作办学,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英语(师范类·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在中小学及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相关部门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英语应用型专门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言学、词汇学、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英语测试理论与方法等;第二外语开设有日语、法语。毕业生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也可攻读硕士学位,从事文学、翻译、语言学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英语(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在经贸、文化、新闻、旅游、外事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行政管理等工作的英语应用型专门人才。设英语(翻译)、英语(商务)两个方向。英语(翻译方向)的主干课程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口译、英语口才与演讲、实用高级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等;第二外语开设有日语、法语。英语(商务方向)的主干课程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函电、商务礼仪、国际贸易实务等;第二外语开设有日语、法语。毕业生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也可攻读硕士学位进一步深造。
英语(本科·文理兼收·重庆长航订单班)
本专业与重庆长江轮船公司船员公司合作,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培养适应重庆长江轮船公司船员公司需求、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国际邮轮乘务岗位操作技能及工作流程的国际邮轮乘务人才。三年在校内集中学习,一年到重庆长江轮船公司船员公司实习实践,毕业后由重庆长江轮船公司船员公司负责安置就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基础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旅游英语、跨文化交际、海乘实用英语、船舶基础知识、茶艺、调酒、摄影等。毕业生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日语(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日语交际能力和现代办公设备操作能力、具备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了解进出口业务规程,能在经贸、文化、新闻、旅游、外事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助理、商务行政管理、外贸实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日语专门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商务日语函电、经贸日语、国际贸易实务;第二外语开设有英语、法语。毕业生可授文学学士学位,也可进一步深造,攻读日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传媒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是在中文系、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立于2014年。传媒学院是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建设单位、“卓越传媒人才”培养单位。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具有硕、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20多人,教授(副教授)7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另有外聘传媒行业精英16人担任兼职教师(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巴渝学者1人,兼职教授7人)。设有广播电视系、广告系、视频采编中心和“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建有图形图像实验室、苹果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实验室、灯光实验室、新闻演播大厅、校园电视台演播室、精品课程摄录教室等10余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设备总价值600余万元。在重庆日报社、重庆卫视生活频道、万州电视台、华龙网、三峡都市报、三峡传媒网、开县电视台、云阳电视台、腾讯大渝网等20余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与中共万州区委共建有“三峡传媒学院”。
学院现有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3个本科专业,文理兼收,学制均为4年,授文学学士学位,现有在校学生750多人。学院秉承“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广电专业强化“采写、摄影、摄像、制作”,广告专业强化“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强化“策划、采编、制作、推广”,效果显著。毕业生能在广播电视、报纸、广告公司和网络等媒体机构及其他新闻、宣传和文化部门从事策划、采写、摄录、编辑和管理等工作。
近年来,学生视频、摄影、广告设计、文字作品获国际、全国和省部级奖励100余项。2015年以来,学生组建创业团队5个并获得学校资助,孵化注册工商企业3个,现均已正常运营。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新华社、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社、重庆商报社、吉林日报社、成都电视台、成都日报社、宁波电视台、万州电视台、广东中山日报社、三峡都市报社、腾讯大申网、腾讯大渝网、搜狐网、爱奇艺等传媒单位,以及政府宣传主管部门、相关传媒公司等均有我院毕业的学生。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获得了学校“就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广播电视学(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扎实的广播电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能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有: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广播电视概论、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电视作品编辑与制作。
广告学(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比较系统扎实的广告学和市场营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现代社会广告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传播学、广告学、广告设计、广告摄影、广告摄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市场营销学。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扎实的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创意思维能力,能适应网络与新媒体时代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摄影技术、摄像技术、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编辑学、新媒体运营、网络视频与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是以培养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撑的教学科研单位。现有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596人。学院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人,双师型教师17人,半数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实战经验。近几年,学院教师承担各级科研项目70余项,发表论文180篇。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设备先进齐全,建有企业综合经营管理、ERP沙盘、旅游管理、酒店管理4个专业实验室。拥有三峡库区企业发展研究所、旅游研究与人才培训中心,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16个,为本院教学、科研、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与长江航运集团、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校企合作,共同创办长航定制班、希尔顿班。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校学生近几年承担科研项目50项,获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等国家及重庆市各类奖项60余人次。毕业生以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就业率达到98%以上。
市场营销(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及相应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推销与商务谈判、销售管理、营销咨询与诊断、营销策划(品牌策划、广告与促销策划等)、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工作,毕业生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财务与会计、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品牌学原理与实务、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零售管理等。
工商管理(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设有人力资源管理和电子商务两个方向,毕业生能在工商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从事管理、科研、教育以及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经济学基础、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公司理财、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仿真实训等。
旅游管理(本科·文理兼收·兼招长航班)
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熟悉旅游企业业务流程与岗位操作技能,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电商、景区、度假区、饭店等单位从事旅游策划、营销、咨询、旅游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导游、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业务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与长江航运集团校企合作,共同创办长航定制班,2017年首次为中国外运长航集团——重庆长江轮船公司订单委托培养国际邮轮乘务方向的国际海员。毕业后由重庆长航负责安置就业。
主要课程有:经济学基础、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基础、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电子商务概论、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
酒店管理(本科·文理兼收·希尔顿班·兼招对口高职)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酒店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熟悉现代星级酒店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够在高星级酒店、国际邮轮、房地产物业、会展中心等机构从事酒店管理、接待服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市场营销、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系统、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战略管理、酒店礼仪等。毕业生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与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创办希尔顿班,毕业后可进入希尔顿酒店实习就业。
文学院
本院历史肇始于1956年,至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1994年开办本科教育,2013年获硕士学位授权,2014年正式开始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同年获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并于次年正式开始招生。一个甲子的砥砺前行,文学院具备了较强的办学实力,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所在中国语言文学为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本院拥有学校唯一重庆市副教授职称评审权(中文)。
文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中,有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3人;博士13人,硕士生导师35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万州区中青年拔尖人才、学校学术带头人等20余人;另有外聘兼职教师26名,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导2人,教授及相当职称15人。有各类在校生1150余人,其中研究生50人。
本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下设师范、高级文秘、文秘与行政管理三个方向。本专业为市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为重庆市高校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有市级精品课程4门,获重庆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近年来,教师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8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其他各类项目近100余项,科研总经费500余万元;获得重庆市和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余项。先后成功主办“何其芳国际学术研讨会”“汉学国际前沿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交流会议;编辑出版有《何其芳研究》年刊及《三峡文化研究》(论文集),有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与重庆师范大学合作)、市级学会“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三峡文化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等市、校级科研平台,我院三峡文化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学院现设有“两系”(师范系、文秘系)、“两办”(党政办、学工办)、“四所”(古典文献研究所、何其芳研究所、三峡地方文献研究所、三峡文化传播研究所)、“三中心”(国家秘书资格鉴定中心、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汉语职业能力测试中心)。建有大型学科专业图书资料中心1个,三峡文学社等学生社团9个,创办有《三峡风》、《三峡文苑》等10余种学生刊物。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文史类)
本专业是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重庆市高校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主要课程有:文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中国文化概论、语文学科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与口语表达、语文教材研究、教育实习等,还安排有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普通话、三笔字等职业技能培训和科研训练等创新创业培训。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管理及企事业单位语言文字、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史类)
本专业是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主要培养人文素养深厚、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娴熟的高级文秘和行政管理人才。主要课程有:中国秘书史、秘书学、档案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秘书礼仪、基础写作、秘书写作、秘书英语、计算机应用、行政职业能力、公共关系学、公关策划、办公自动化、办公室管理、汽车驾驶、演讲与口才、企业文化、社会调查与分析等,还安排有秘书职业技能、普通话、汽车驾驶等职业技能培训和科研训练等创新创业培训。毕业生可在国家党政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各级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行政管理或秘书工作。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是重庆三峡学院最早招收本科学生的院系之一。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该学科被遴选为重庆市“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学院有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和智能科学技术等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600余人。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48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博士13人(含在读)。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80余篇。获市级科学进步奖1项,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承担建设重庆市市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校级精品(重点)和在线课程6门。
学院拥有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2个(“超宽带光纤无线接入技术创新团队”和“三峡库区地质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创新团队”),建有重庆市院士工作站。实验教学条件优越,建有电工电子、电气、通信等各类专业实验室40余间,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4000万元,实验室总面积9000余平米。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联通、浙江咸亨集团、中兴通讯等有紧密合作,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初步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学院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建有全开放的创新实验室。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重庆市“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等专业综合素质比赛中获得了包括重庆市特等奖、一等奖在内的奖项60余项。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理工类·东南大学“1+2+1”模式联合培养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重庆市“三特”计划特色专业,也是学校首批转型发展改革试点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应用和研发工作的电子工程人员,设有工业控制、嵌入式及物联网、仪器仪表三个专业方向。
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微型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子设计、EDA技术等。毕业生可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电子信息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或者报考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理工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第二批转型发展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主要面向电能传输、分配、应用和自动化等领域,面向国家电网公司、电厂等企业,培养宽口径、高级应用型人才,专业设有输配电、电力电子、智能电网三个专业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模拟、电子)、发电厂电气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电气综合测试、高电压技术、电机原理与拖动、工厂供配电等。毕业生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合格后,可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毕业生择业面宽、竞争力强、就业形势好,往届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国家电网运营分公司、省市(县)分公司、大型发电厂、强弱电工程安装、电气设备研发制造企业,或考取研究所及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在本行业主要从事电气设备及系统研发与制造、电力工程安装与调试、电力企业生产、营销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通信工程(本科·理工类·中兴通讯·校企合作专业)
本专业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专业共建与联合办学,培养ICT行业急需的通信工程和移动开发方面的人才。联合办学专业招生的学生除应完成本专业所必修的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相关课程外,还需完成具有中兴通讯企业特色和专业特色的课程学习与实践。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据通信技术应用与维护、宽带接入技术应用与维护、LTE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规划优化、弱电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与维护、大数据、云计算理论及综合系统应用等。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为中兴通讯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通信服务公司、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企业,或考取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发与制造、通信工程安装调试与维护,以及通信运营企业营销与管理等工作。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理工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重庆市政府“十三五”大力发展的工科专业之一,主要培养在相关领域中迫切需要的智能技术与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设有智能科学与智能技术应用两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原理、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与处理等。
本专业毕业生择业面宽,就业形式好,主要面向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或考取研究所及高校研究生。毕业生在本行业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系统测试、技术支持与咨询、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学生近1900人,是重庆三峡学院实力较强、规模较大、发展潜力巨大的重点工科二级学院。拥有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和学校应用技术大学改革首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软件工程;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物联网工程系和计算机基础教研部等五个教学机构。2014年开始招收农业硕士农业信息化(分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农业信息组织与管理、农业信息传递与利用等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90余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具有副高级职称者近30人,博士20余人、硕士50余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巴渝学者1人、重庆市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1人,受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5人,博、硕士生导师11人。柔性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还柔性引进了印度科学院院士1人、波兰院士2人。
学院计算机工程实验中心占地近7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约9000万元(含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同投资的专项设备5000万元)。中心建有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物联网基础实验室(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物联网综合实训实验室、远程教学室、信息服务与计算实验室、软件外包实验室、网络基础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等33个专业实验室和13个计算机公共实验室。
学院现拥有重庆市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市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市级物联网与智能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重庆市计算机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1个;承担各级各类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校级项目40余项,教改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在《ISA Transactions》、《Journa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s》、《Sensor Letters》和《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5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70余篇;获市级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
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现分别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联合办学和专业共建;还拥有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ITAT基地、重庆市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软件工程师实训基地、重庆三峡学院—合众达电子TI DSP联合实验室、计算机软件人才培训等实习实训基地;学院与思特奇、安博教育、华清软件、达内科技、中软国际、华三集团等多家IT企业和相关单位深度合作,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特质,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高,社会、行业、企业认可度高,部分毕业生就职于Infosys、华为、惠普、Gameloft、京东等国际知名IT企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学院专业骨干教师组建了多个学生兴趣小组,指导历届学生多次获得国内外高水平专业竞赛大奖,其中,2013—2017年4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连续7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一等奖等。
学院多次被学校评为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党总支、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总支”等荣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研发能力,能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数字家电、移动通讯设备、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工作的宽口径、高级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Web编程技术、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Linux网络开发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Linux系统编程、嵌入式系统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就业方向:毕业生择业面宽、竞争力强、就业形势好,主要去向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信息技术产业,从事网络系统规划和设计、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设备开发、信息家电、工业控制、移动计算设备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或考取研究所及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理工类·中兴通讯校企班·云计算方向)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能力和研发能力,能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移动通讯设备、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工作的宽口径、高级应用人才。
教学特色: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招生,企业负责开展实践教学,承担50%以上的教学任务,向学生提供全面的实验条件,对口的实习、就业岗位。学生除向学校缴纳学费之外,还需另行缴纳每人每年4200元的培训费。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云计算技术应用与维护、ICT新技术、ICT项目管理、数据通信技术应用与维护、网络互连与系统集成、企业网络构建项目、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
就业方向:毕业生择业面宽、竞争力强、就业形势好。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为获得学位的毕业生提供专属就业岗位,主要去向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设计院等),从事网络系统规划和设计、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设备开发、移动计算设备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学生有权放弃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自主择业或考取国内外高校、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
软件工程(本科·理工类·东南大学“1+2+1”模式联合培养专业)
本专业是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和学校应用技术大学改革首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秉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师配置、实验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等方面大力投入,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较好的软件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测试技术与质量保证方法,具备一定的软件工程实践基础、外语应用能力,能从事大中型软件项目的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工作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可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设有移动开发、Java和交互设计三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C程序设计语言、Java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前端开发技术、软件体系结构、微机故障分析与维护、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国内外大中型IT企业、通信行业、游戏企业等从事软件系统开发、测试和项目管理;也可以到政府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咨询管理类企业、以及银行、交通、石油等部门的信息管理中心和教育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研发、测试、管理和教学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软件工程(本科·理工类·中兴通讯校企班·移动开发方向)
本专业是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和学校应用技术大学改革首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秉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师配置、实验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等方面大力投入,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好的软件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测试技术与质量保证方法,具备一定的软件工程实践基础、外语应用能力,能从事大中型软件项目的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工作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教学特色:本专业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招生,企业负责开展实践教学,承担50%以上的教学任务,向学生提供全面的实验条件,对口的实习、就业岗位。学生除向学校缴纳学费之外,还需另行缴纳每人每年4200元的培训费。
主要课程:C程序设计语言、Java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前端开发技术、软件体系结构、数据通信技术应用与维护、云计算技术应用与维护、ICT新技术、ICT项目管理、企业网络构建项目、Java程序设计基础、JavaEE程序设计、Android开发技术、手机游戏开发基础、移动互联与WEB Service技术。
就业方向: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为获得学位的毕业生提供专属就业岗位,主要去向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设计院等),从事软件系统开发、测试和项目管理等工作;学生有权放弃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到其他IT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咨询管理类企业、以及银行、交通、石油等行业自主择业,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研发、测试、管理和教学等工作,或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运用能力,熟悉企业运作业务流程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掌握信息系统思想,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与维护,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熟悉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站设计与开发、平面设计、电子商务技术及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网络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大型数据库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国内外大中型IT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部门从事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等方面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理工类·兼招对口高职·中科曙光校企班·大数据技术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大数据处理、分析及预测和大数据应用维护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特色:本专业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招生,企业负责开展实践教学,承担50%以上的教学任务,向学生提供全面的实验条件,对口的实习、就业岗位。学生除向学校缴纳学费之外,还需另行缴纳每人每年4200元的培训费。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管理运筹学、决策支持系统、大数据概论、Hadoop大数据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导入预处理、大数据应用开发语言、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课程。
就业方向: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获得学位的毕业生提供专属就业岗位,主要去向为“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从事大数据处理、分析及预测和大数据应用维护等工作;学生有权放弃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到国内外大中型IT企业、各级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单位自主择业,或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物联网工程(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物联网工程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多学科特点的应用技术型学科。本专业培养建设物联网系统所需要的专业人员。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物联网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微机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自动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控制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
就业去向:可在信息、计算机、电子、通信等行业,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研究、设计、制造、生产、应用开发、技术服务以及综合管理等工作。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