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填报
步骤
院校对比

江西理工大学

收藏

普通本科丨理工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797-8312508,0797-8312088

官方网址:https://www.jxust.edu.cn/ https://zs.jxust.edu.cn/

立志愿官方咨询群: 加入家长交流互助群

【学院人才培养特色】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聚焦国家战略,践行矿业报国——地方高校卓越地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时间: 2022-06-30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2271 收藏
本网讯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我校最早创建的学院之一,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具备了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强化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拓宽课程内容,不断增加课程内容,配备优质教材,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学术型人才。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开展了全方位教学改革与实践,将思政引领、创新培养和国际交流贯穿育人全过程,构建了“红色+矿业”特色的“一体两育”大思政育人模式、“三融互促、分层递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五措并举”多元式国际化培养模式,培养了服务国家战略资源高效开发的“肯扎根、善创新、国际化”卓越人才。 “红色+矿业”特色的“一体两育”大思政育人模式
“三融互促、分层递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多元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为国家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 在校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考研成功率超50%。新增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33项,2019-2022年间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国家级奖励和荣誉171项。涌现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典型代表。 人才培养国际化不断走实走深,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求
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实现学分互认,主办了中乌离子型稀土高效利用技术国际学术论坛等10多场国际会议,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毕业生国际竞争力得到跨国矿业企业高度认可,是全国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矿山建设最多的高校之一。 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认可,示范引领效应不断增强
学科带头人邱廷省教授先后应邀在中央教育电视台介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江西教育电视台分享地矿专业课程思政及全员育人经验、在教育部矿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上做“江西理工大学地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主旨报告。同时,多次承办和参加采矿教指委、地质类教指委的相关会议,相关成果在地矿类高校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和示范引领作用。 专业建设卓有成效,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
采矿、矿加、地质3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采矿、矿物加工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获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江西省一流课程7门。建成国家级、省部级等科教/产教平台14个。教师获评宝钢优秀教师、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120多项,获批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3个。 (二)协同创新,打造“1+3”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模式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结合赣南苏区红色资源优势与矿业学科特点,打造“矿业先锋”红色文化育人项目,坚持构建富有矿业特色的红色文化体系。创新协同,构建了“紧扣一条主线——红色矿业文化引领,构建三维立体阵地——课堂主阵地、实践主战场、文艺主旋律”为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把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校园文化教育等各个环节,引导大学生强化矿冶报国志向。 紧扣课堂主阵地,构建文化传承新方式 深入推进红色基因和矿冶文化进教材,建设红色矿业文化科普课程,推动“矿冶课程思政建设。邀请专业教师和青年学生一起讲述学科发展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代表性人物,建设矿冶历史文化教学研究团队,编著矿冶文化科普教材。 产教融合,强化复杂工程能力培养 挖掘整合省内矿业类单位及企业资源,与铁山城钨矿 (共和国第一国企)、西华山钨矿等企业协同建立“红色+矿治”思政教育基地。通过“三下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足迹遍布赣州50余个社区、企业和乡村。 抓牢实践教育主战场,探索红色研学新路径 培养了一批“时代发言人”。学院红色文化宣讲团宣扬党的红色文化理念,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宣讲发生在赣南红士地上的100个革命红色故事。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健全红色文化传播队伍
大学生红色文化宣讲团“走出去”宣进500余场,事迹被多家媒体、电视台报道。学院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运用VR+、情景舞蹈、辩论赛等形式传承红色文化精神。进行特色培养与践行矿业精神,树立先进典型,将矿业先锋、行业楷模、身边榜样融入日常教育。浓厚红色育人氛围,发掘专业教师和行业前辈的教育引领作用,学生事迹被中新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和江西卫视报道。多个班级团支部荣获全国、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省级于都班、全省龚全珍式向上向善好集体等。 (三)加强课程思想建设,资环精神展作为 学院围绕立足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根本目标,构建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契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构建了红色矿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协同的“三位一体”大思政育人格局。 建成了以地矿“三特”精神为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教师发展激励计划的引导作用,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特”精神厚植于教师教育和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高度关注学风建设,将红色矿业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各环节,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涌现了一批教书育人标兵,并形成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做好顶层规划与变革,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形势,将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从专业结构布局、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做好顶层规划与变革;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和多方周期性评价,构建校企协同论证的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行业使命感和实践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创建了实践教学与课外拓展等载体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新途径。以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矿业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优秀本科生科研团队为依托,坚持项目驱动,促进科教融合,参与科研活动的学生人数超过 50%,发表科研论文52篇,学生获国家级奖励和荣誉121项。
(文、图/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编辑/曹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