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院校对比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收藏
曾用名: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民办

官方电话: 020-82856989,020-82856988

官方网址:https://www.gzasc.edu.cn/ https://www.gzasc.edu.cn/zs/

立志愿官方咨询群: 加入家长交流互助群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18报考常见问题

时间: 2018-05-29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5912 收藏

  1.问:华南理工的录取批次、招生规模、专业(专业类)情况如何?

  答: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各省(区、市)均安排在第一批次中录取。今年我校招生总规模是6300人,招生专业(方向)共78(96)个,其中工科专业方向57个,约占58%;管、经、文、法、理、医、建筑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专业方向39个,约占40%。今年新增工商管理(全英班)。

  2.问:学生在学期间是否允许转专业?

  答:我校普通本科生(艺术类专业生、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国防生、外语保送生等特殊类除外)在校期间均能申请转一次专业。在新生入学阶段,参加各类创新班、卓越班、全英班、2+2联合班等教改班的二次选拔,可转入新的专业;或者在第三学期初,按优选转专业条件(前两个学期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排在专业年级前35%的学生,必修课首次考核全部合格,无违纪处分记录等),有资格申请在全校范围内转专业,转专业后学籍管理及学分认定问题按学校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3.问:学生在学期间是否可以辅修专业、辅修学位?

  答:学生在学期间如学有余力,可跨学院辅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目前在校学生约有15%的学生在辅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学校开设辅修学位的有金融学、工商管理、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等,学生修满学分,达到培养计划规定要求,毕业时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或辅修学士学位证书。这种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

  4.问:本博(本硕)连读创新班与其它班有何不同?

  答:为了更好更多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校继续推行本科生与研究生贯通培养新模式,2018年计划招收10个创新班。

  创新班实行“3+1+X”(“X” 硕士生为2或3年,博士生为4或5年)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完成除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外的本科课程;第四年可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四年期满获得学士学位;从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创新班学生在本科期间要有至少一次出国(境)学习经历、至少参加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班实行全程导师(组)制。

  创新班学生实施动态管理。学院在第三学期初对创新班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后15%的学生需参与答辩。答辩成绩排在后50%的学生,原则上须转到普通班。在第六学期末,综合评价排名前80%的学生可参加推荐免试研究生,后20%的学生继续留在创新班并完成本科培养计划,获得学士学位。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些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兴趣及个人情况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转专业,辅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等,也可以在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参与学校的对外交流合作项目。

  5.问:卓越班与普通班有何不同?

  答:我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目前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班)、电子科学与技术(卓越班)、软件工程(卓越班)、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机械工程(卓越双语班)、法学(卓越法律班),除软件工程(卓越班)、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部分高考招生、部分在校内二次选拔外,其他卓越班根据学生高考志愿,择优录取。

  “卓越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工程类专业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国际认可的研究型工程师或工程领域领军人才;法律类专业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与国际视野的精英法律人才。

  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和“3+1+X”为基本框架,其中,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本科阶段的实践能力训练,X年为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知识学习、工程研发能力或法律实务能力培养。卓越班学生在第七学期开学初进行筛选分流,一部分学生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其余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获得学士学位。卓越班采用“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卓越班总的推免人数占班级学生数的50%左右。

  6.问:2+2联合班与普通班有何不同?

  答:2+2联合班基本模式为“2+2”联合培养,学习期满若符合两校学位授予的要求,可获我校及国际合作高校学士学位。学生第一、二年在我校学习,培养计划参照合作高校对应专业前二年的课程模块,与主要合作高校共同制定。在达到国外合作高校有关绩点、学分、托福或雅思等语言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国外合作高校申请材料审核者第三、四年到国外合作高校学习

  7.问:3+2中澳班与普通班有何不同?

  答:3+2中澳班基本模式为“3+2”联合培养,学生按照本硕培养计划要求,前三年在我校完成课程,后两年赴澳大利亚合作高校继续学习,修读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学分。学生完成学业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我校本科毕业条件和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我校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符合澳大利亚合作高校硕士学位授予条件者,由澳大利亚合作高校颁发该校硕士学位证书。

  8.问:学生本科阶段是否有机会参与科学研究锻炼?

  答:从2002年至今,我校投入学生课外科研创新活动经费共7000逾万元,立项项目达到15000余项,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百步梯攀登计划”、“学生研究计划”、“产学研合作项目”等科研创新活动的学生超过8万人次,全校约66%的本科生在校期间接受过各类科技项目的初步训练。在"互联网+"、“挑战杯”系列竞赛、数学建模、ACM等代表国内、国际顶尖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名列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成立的基因组科学创新班,截至目前共有89人次本科生先后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杂志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71篇学术论文。

  同时,我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了641个校外实习和创新实践基地。如学校先后与广州双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功能性低聚糖研发基地”,与西门子公司共建“制造业数字化联合实验室”,与广州市新力实业有限公司共建“华工海天塑机技术研究培训中心”,与德国宝马公司共建“宝马汽车培训中心”,与日本三菱公司共建“三菱电机FA实验室”等23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的硬件资源平台。

  9.问:学生的课外学生活动如何?

  答: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融入学校 “双一流”建设中心工作,以服务青年的成长、成才为己任,坚持“校级活动出品牌、院级活动强特色、班级活动重参与”的理念,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以“两工程一计划一行动”(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学风建设“卓越工程”、学术创新“百步梯攀登计划”和“岭南追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行动)为抓手,打造了“青年月”、“科技文化节”、“社团活动月”、“研究生文化节”、“‘世纪木棉’学术系列讲座”、“女生节”、“高雅艺术进校园”、“‘雕刻时光’电影盛典”、“‘寻找新声Dai’——校园十大歌手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深受师生的喜爱。2008年以来,在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比中,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得2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和1项二等奖,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获奖成果包括:《廿一载风雨路廿一载“义工”情》(2008年,特等奖)、《青春丈量祖国大地激情仰望璀璨星空》(2010年,一等奖)、《七色的彩虹榜样的力量——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建设》(2011年,一等奖)、《华南理工大学“百步梯攀登计划”》(2012年,特等奖)《华南理工大学学风建设“卓越工程”》(2013年,一等奖)和《木棉飘香廿二载金秋硕果正当时——华南理工大学连续22年开展“金秋木棉”研究生文化节》(2017年,二等奖)。

  同时,我校依托学科特色,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宝洁俱乐部、IBM技术俱乐部、微软俱乐部、腾讯创新俱乐部、创维俱乐部、阿里巴巴高校技术联盟、TCL学生创新俱乐部、UC移动互联网俱乐部、IEEE&SMC学生分会、通讯软件俱乐部、波音俱乐部、小象俱乐部等学术研究型社团,通过校企合作来开展学生课外学术实践活动。此外,我校拥有Fresh环保协会、公关协会、爱心社、无线电爱好者协会、Six Steps街舞协会、ZACA动漫协会等166个学生社团,社团活动丰富、影响力大,其中,Fresh环保协会曾获评“全国百佳学生社团”,轮滑协会曾获评“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

  10.问:华南理工是否有与国内其他大学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项目?

  答:我校现与国内多所高校建立本科交换生项目,交流院校包括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每个项目交换时间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现有项目面向我校所有对口专业开放,符合报名条件的在校本科生可自愿申请,经院校两级选拔,均有机会到外校进行交换学习。

  2010年11月,国内九所理工见长的著名院校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同意开展全方位合作,其中包括本科生的校际互换、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校际互换、直接攻读博士生的校际互换等。在我校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将有机会推荐至合作高校交流、学习。

  11.问:你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费用情况如何?

  答:根据我校有关部门的调查,目前在校生月平均最低生活费用约为600至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