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填报
步骤
院校对比

滁州学院

收藏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550-3518833,0550-3510048

官方网址:http://www.chzu.edu.cn/ http://zsw.chzu.edu.cn

立志愿官方咨询群: 加入家长交流互助群

滁州学院:战“疫”坚守 只为平安

时间: 2022-04-05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4312 收藏

4月1日,疫情突袭滁州市,根据市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我校全面实行封闭管理,全校师生在校党委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坚定信念,攻坚克难,切实维护校园安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滁州市疫情发生后,我校全面启动疫情防控应急管理机制,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书记陈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朝贵,组织召开会议,传达省、市防疫工作精神,落实我校防疫工作具体安排。全体校领导、处级干部、辅导员和相关工作人员闻令而动,“逆”行而上,舍小家顾大家,携带生活必需品,进入校内封闭办公,为校园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按照防疫要求,学校利用官方平台及时发布官方疫情防控消息,广泛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号召全体师生保持政治定力,坚决听从指挥,遵守防疫安排,勇于担当作为,科学参与防控,凝聚起众志成城、同心同向的强大力量,为抗“疫”贡献蔚园力量。

全力以赴抗疫情,众志成城守平安。在4月2日滁州市静态管理前夜,及时储备了米、面、油等大宗物资,补足补齐校内超市货物,确保师生饮食和生活供应。封闭管理期间,我校组织在校师生进行了3轮次全员核酸检测。每天对学校食堂、寝室、电梯、楼道等重点场所定时定点消杀,确保校内保障工作安全、高效进行。后勤处在两个校区设置3个理发处,解决学生的“头”等大事。

留守校园的领导干部带头轮班“站岗”,在学校大门带班值守,从严从紧加强校门管理,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确保把好“校门关”。辅导员穿上了“蓝大褂”,配合检测人员做好扫码登记,为师生筑牢安全防线。校院两级学生干部、青马学员、班级委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组成“蔚园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有力有序有效参与学校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等工作,充分彰显了蔚园学子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

人文关怀暖人心,共筑心灵防护墙。封校期间,全体学工人员24小时驻守校园,坚持以生为本,为生服务,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及时将学校最新通知和有关要求传达到每一位学生,开展各类风险摸排、及时信息反馈,保持家校沟通,努力筑牢学生健康安全防线。

通过主题班会、班级群等及时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引导学生理解科学防控要求并转化为行动自觉,确保思想认识“不掉线”。组织学工人员多种途径、点对点与学生建立联系,精准掌握学生动态,帮助学生疏困解难,筑牢学生安全“不触线”。心理健康中心第一时间开通线上心理咨询,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正向引导和心理支持,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重点帮扶和心理疏导,确保心理服务“不断线”,为学生带好心理“防疫口罩”。

共“课”时艰,守“网”相助。4月2日起我校启动线上教学,4月4日,全校共433门次课程开展线上教学,在线学生51136人次。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超星泛雅平台、雨课堂、腾讯课堂等课程平台,灵活运用学习通、QQ群、钉钉、腾讯会议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互动答疑,按教学计划、课程表进行线上授课。

校党委书记陈润、校长郑朝贵等校领导深入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走访调研,随机进入线上课堂,督查教师线上教学开展情况。学校教学督导组、教务处和二级学院领导干部每天至少完成2节线上教学的督查工作,持续全面监控线上教学秩序与教学活动开展。各二级学院组织学院督导组进入本院教师线上课堂开展巡课听课,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态,同时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学习环境和状态。确保高质量做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

丰富课外活动,多彩校园生活。为进一步丰富封闭管理期间校园生活,学校创新形式载体,通过组织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调动广大学生主动投身疫情防控的积极性,凝聚战胜疫情的信心。

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主题征文、摄影、书法、绘画、歌曲、微视频等文艺作品创作。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组织开展趣味体育健身运动,鼓励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引导学生以阳光的面貌和活力的体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通过线上形式开展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学业帮扶、就业引导、艺术教育、心理疏导等各类讲座或报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易班发展中心和心理健康中心组织开展“易”起唱歌、心晴园创意集市、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缓解封校期间学生心理压力,确保文化活动“不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