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院校对比

吉林大学

收藏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431-85166420,0431-85166226

官方网址:https://www.jlu.edu.cn/ http://zsb.jlu.edu.cn

立志愿官方咨询群: 加入家长交流互助群

从“强基”到“洄游”:全景展示吉大创新人才培养

时间: 2020-05-24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2201 收藏

近日,“强基计划”刷屏了高校网站,在吉林大学“强基计划”的招生信息中有一条:“强基计划”入选学生将直接进入“唐敖庆理科试验班”(以下简称唐班)培养,这种选拔与培养的有效衔接,很让人期待,那么,强强联合,重镑出击,是否能打出一组漂亮的组合拳呢?

 

从“英才”到“强基”

从源头做起,从人才选拔入手,破解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吉大的人才选拔培养与国家发展战略同心同向,未雨绸缪。早在2013年,作为国家 “英才计划”的参与者之一,吉大就把选拔培养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的探头前伸到高中学生中,对有潜质的“英才计划”高中生学员进行辅导培训。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培养295名“英才计划”高中生学员,其中部分学生已在学术领域初露锋芒,2019年有12名学员报考了唐班,6人成功入选,目前在吉大就读的“英才计划”学员有12人。

疫情期间,吉大再一次面向吉林省2020级“英才计划”学员开放课程,除了生命科学简史、无机元素化学、机器学习与Python等3门唐班的优质在线课外,学校还专门新开设了3门定制化课程。任课教师既有“英才计划”导师团队中的成员,也有长期从事唐班教学工作、在学生培养方面经验丰富的名师。学校还为每门课程配备了唐班的学长作为助教,来协助开课教师做好学员的指导和答疑工作。线上教学为高中生学员们感受名师魅力、走进大学课堂、激发科学兴趣提供了良好平台。

更贴心的是,为了帮助新生入学后更快适应新环境、新生活,近日, “糖拌学长团”宣告成立,唐班的学长学姐以朋辈的力量让英才们提前感受吉大的“甜度”与陪伴。“希望糖拌学长团能似红日之火,燃点真的你,我们结伴行,千山也定能踏过。”这样赤热的招唤,让英才学员们还未入校门就有了强烈的归属感。

“爱护学生们的好奇心,放大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品判性思维、善于交流、懂得合作、有家国情怀的人。”吉大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与“强基计划”的目标“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可谓一脉相承,相得益彰。

源头活水得清渠。从“英才计划”到“强基计划”,吉大发挥基础学科强劲优势,造就自然科学领军人才,唐班作为改革试验区的领头雁,在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道路上早已先行一步,并且胸有成竹。

 

从“试验区”到示范引领

在日前教育部公布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十周年荣誉奖项获奖名单中,吉林大学获得典型案例奖、突出贡献奖、五个优秀导师奖和优秀管理奖。每个奖项背后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在延续、传承着一种精神。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郭玉鹏教授是优秀导师奖获奖者之一。作为唐班前身——首届化学基地班毕业留校的他来说,对唐班有着特殊的情感,倾注了大量心血。10年中,他为唐班学生主讲了10届《物理化学》;设计培养方案、安排课程体系;作为化学方向召集单位的联系人,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与唐班有关。他说:“当第一天踏进吉大化学这座殿堂时,就注定了要做唐敖庆精神的传人。”

李超是唐班2016届毕业生,今年疫情期间,在他的倡议下,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西北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10位基础科学领域博士研究生组成了实力强劲的讲师团队,在线开展了“Weekly Talk”活动,面向母校的全体同学开放,甚至也包括了“英才计划”的高中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同学们将这10期饱含温度的线上活动称作精彩的学术盛宴,而在10位博士“讲师”看来,这是身在海外的学子对母校的一份思念,一次汇报。

提及李超,获得国家“拔尖计划”优秀管理奖的吉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瑞一直引以为豪。他说,李超身上有着唐班学生特有的气质:担当、深邃、坚毅、高远。他曾在朋友圈发过一则消息:“经专家介绍,珠峰移动速度是每年4.2厘米,朝着东北方向位移,这个方向正好对着长春。而基础学科拔尖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这也预示着唐班的毕业生们一直心向长春,心向母校的方向。”在教务处办公室挂着两件为“唐二代”特意定制的“婴儿版”唐班班服,“让他们一出生就打上吉大唐班的印记。”这是来自老师们的一份期许。

唐敖庆班、匡亚明班、李四光班等试验班是吉大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试验区。一开始,很多人担心它或许成为少数学生受益的特长班或资源过度倾斜的重点班,有悖教育公平。但事实证明,在试验区培养框架下,一大批优秀学生正在逐渐成长,并且已走上了学术探索之路。同时,这也为吉大探索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模式作出了分享。正如学校的顶层设计理念: “期望将来有一天,学校不再有唐敖庆班、匡亚明班、李四光班等试验班,而是全校都采用了唐敖庆班、匡亚明班、李四光班式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从学术志趣到家国情怀

以学生的全面成长为目标,吉大一直在建立适合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对学生内生动力、家国情怀等优秀特质的塑造和强化更是育人的重中之重。相比研究生而言,本科生的职业规划更显复杂,时代的快速迭代和巨大的不确定性都对本科生的人生规划带来挑战。但对毕业生的长期跟踪调研证明,在本科生阶段打下的烙印是一辈子的,这种融入血脉植入基因的元素将伴随终身。

正是这种信心催生了一份对唐班毕业生海外留学计划的资助,即对那些科研潜力好、家庭经济条件受限的学生,经考核选拔优秀者提前签订预留校协议,并部分或全额资助其完成博士阶段学习;待其完成博士学位且达到学校选留人才条件后,经学校考核可直接选留为正式师资。2018年,教务处与各学院策划了一份针对在海外就读博士生/博士后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师资选培计划(简称洄游计划),这是一份系统推进人才培养与引育工作的衔接与配合,为学校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好战略型人才储备的长远规划。今年4月份,吉大申报的“唐班莘莘学子,领航洄游计划”项目被教育部拔尖计划工作组授予“典型案例奖”,评语是“该项目探索建立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实践成效显著。”

2016届唐班毕业生王志伟与学校签订了留校协议。2017年12月,王志伟返校作报告,讲述自己的学术进展和科研体验,他这种“学生学者”的形象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志趣,更加坚定了同学们继续走科学研究道路的决心。

李超毕业后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在美读书期间也不断给学校本科生培养改革献计献策,参与修订唐班学生科研实践奖学金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2018年7月,李超专程回国以毕业生身份参加了“拔尖计划十周年”优秀学生交流会,作了“在吉大我与唐班共成长”为主题的报告,并获全国“优秀学生”奖。回到母校时,有老师送给他一本《先生向北》,书中讲述了20余位与吉大有关的历史人物在长春的感人故事和前辈先贤在东北这片热土的激情岁月。当李超得知母校设立“鼎新学者计划”时,他说,“母校如果需要我的话,回母校是我的优先选择。”

鱼类有一种洄游,是历经艰险也会游回出生的地方,是一次可以看见未来、不断成长的返乡旅程。李超、王志伟和他的同学们一直在积攒能量,时刻准备着向祖国的方向“洄游”。

无论是“珠峰计划”“英才计划”,还是刚刚启动的“强基计划”,吉大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全链条上,总有一个方向指着祖国,指着母校,而这也许已成为他们“洄游”的动力和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