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院校对比

洛阳理工学院

收藏

普通本科丨理工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379-65928855,0379-65928856,0379-65928857,0379-65928858,0379-65928777

官方网址:https://www.lit.edu.cn/ http://zs.lit.edu.cn/

立志愿官方咨询群: 加入家长交流互助群

高考谣言及防范提醒——录取版

时间: 2022-05-18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2761 收藏

  高考前,教育、网信、公安三部门梳理汇总了历年来“冷饭热炒”的涉及考试阶段的谣言。在高考成绩公布查询之际,三部门再次发布高考关于录取的谣言和防范提醒。教育部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已经多年,招生政策、录取结果都在阳光下主动接受监督,不要听信走所谓“内部渠道”的捷径,所有招生信息查询和录取均不向考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三部门送给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句话:莫信谣传谣,只要通过省级招办和招生高校指定渠道查询核验,“李鬼”必会露马脚。

  一、不能信的“意外之喜”

  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普遍存在急切、复杂、侥幸的心理,通过手机、网络发布各种上大学的诱惑信息,比如发放奖学金、补助金、录取通知书等。面对送上门的“意外之喜”,部分考生和家长没能保持冷静,不知不觉跌入不法分子早已布下的陷阱之中。

  案例1:2018年高考刚结束,河南考生小周在高考复习群里看到交钱可以提前查分的消息。小周迅速通过微信向联系人转账500元,并告知对方自己的考试相关信息。转账后,小周被对方拉黑,无法再取得联系。小周不仅没有查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反而不断收到各种骚扰电话。

  案例2:2018年高考结束后,安徽A县考生小李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A县教育局工作人员,通知小李A县正开展面向家庭经济困难考生情况调查,如果小李符合条件且有意愿,可先缴纳500元押金,届时持录取通知书申请领取1000元“高考补助金”并取回押金。因该“工作人员”可准确说出自己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小李便深信不疑,按照对方要求到银行ATM机向指定账户汇款500元。之后再无法与该“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小李在父母陪同下到县教育局咨询才知上当受骗。

  案例3:2017年6月,北京市录取工作尚未开始前,北京考生家长宋先生就收到一所著名大学H校的“录取通知书”,该校从内部渠道得知其子在高考及多次高中考试中英语成绩突出,故提前录取到本校外语专业。宋先生对该著名大学对孩子的肯定及录取行为十分感动,立即按通知书上留的电话与对方联系,并向指定账户转了两万元的入学占位费。直至后期考生被N校录取并在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确认后,宋先生一家才大梦初醒,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巩柯驿、李琳娜/配图

  提醒:按照教育部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要求和招生工作有关规定,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要建立本单位招生信息发布网站,并对高校招生信息进行“十公开”: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公开、高校招生章程公开、高校招生计划公开、考生资格公开、录取程序公开、录取结果公开、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公开、录取新生复查结果公开。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还会实时公开录取工作进程安排和动态。考生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保管好自己的各类证件,不要向陌生人及无关人员透露个人或家庭信息。考生只需关注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按照公布的工作进程和查询办法,便可查询与本人录取相关的信息,切不可听信非官方信息。

  二、不能信的“高收费志愿填报指导专家”

  针对考生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特别是高考时希望子女能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愿望,近年来一些商业机构涌入志愿填报指导市场。各种噱头广告令人眼花缭乱,如“精准定位院校”“与C9、985、211院校成功牵手”“著名部属高校权威志愿填报专家组成团队”“志愿推荐成功率>99%”等等。专家还被包装成“特约”“首席”“明星”“金牌”等等。收费更是高得离谱,有的是39800元起,有的5万元套餐。

  案例:2018年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在一次联合执法检查专项行动中发现,总部设在北京的某公司在全国十几个省设了教育培训的加盟店,属于无证经营。其主打的“志愿填报”业务更是荒唐,很多网络、电话“志愿填报专家”竟然没上过大学,他们按照总部培训过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辅导费用在2万左右。部分考生家长在交流后明显认为无用,而有的家长仍深信不疑。

巩柯驿、李琳娜/配图

  提醒:这些高收费志愿填报专家指导完全是一种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其中不乏诈骗。据调查,没有一所高校与商业公司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商家打出的“合作”无非是骗人的噱头。很多公司包装出来的所谓“专家”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其实并不熟悉高校、不了解专业、更不清楚志愿填报的办法,近年来更是吹嘘所谓的“大数据”。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不仅会给考生提供近年来各高校在本地录取情况的参考材料,而且会培训基层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为考生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考生和家长要结合招生考试机构给出的志愿填报建议,结合本人实际情况,合理填报,切勿因华丽诱人的广告词而上当。

  三、不能信的“钱学交易”和“特殊渠道”

  每年总会有一些经过包装的所谓人脉广的“能人”“厉害人”在高考期间活跃,他们自称是高校或省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重点针对高考成绩不理想或落榜、家庭经济条件尚可的考生和家长,鼓吹能用钱买到“校长指标”“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点招指标”等,或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等特殊渠道满足考生“低分高录”,让考生录取到心仪的院校、热门专业等,谋取不法利益。

  案例1:2018年,贵州考生小陈报考省外某中央部门高校,因成绩离该校投档线差10分没有被录取。小陈的父亲经人介绍认识了中间人方某。方某自称认识省招办领导,可以花钱录取到该中央部门高校。在小陈父亲送给方某5万元活动费后,方某隔三差五反馈一些所谓“内部消息”,但最终答复称省招办已经重新投档但由于学校没计划而办不了,答应退小陈父亲1万元。之后,小陈父亲向省考试院咨询投档工作流程,才知方某所说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实现。

  案例2:2017年网上流传一条关于武汉大学艺术预科班的招生信息,声称不需要专业考试和高考成绩,就可直接攻读武汉大学艺术预科班,并获取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证书。一些考生和家长跃跃欲试,急于在网上交款办理预科录取。武汉大学获知后,紧急发布声明称该校从未开设过所谓“艺术预科班”,提醒考生招生简章要通过官方渠道获取。

  案例3:2012年东北某省考生家长邓先生,因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而发愁。在某次宴席上,经人介绍认识一位自称某部队首长的李某,答应可帮办理入读军校。在给李某交纳55万元费用后,邓先生的孩子“如愿”被北京怀柔某军事学院“录取”。在入学报到时才发现该“军校”其实是某公司在军校内租赁场所开设的计算机培训班。

  案例4:2010年9月,白某等人在陕西某大学校园内租房,伪造了所谓《西部计划试点学生入学确认书》《西部计划插班学生就业安置协议书》,通过熟人招徕考生,并以该大学名义与多名学生签订协议、收取高额费用。之后,将受骗学生送至某地进行军训。临近毕业,学生因无法查到学籍信息才发现上当受骗。

  案例5:2015年,谢女士因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经中间人介绍认识“能人”刘某。刘某自称交纳48.5万元可为其办理北大汇丰商学院录取手续,与北京大学统招学生享受相同待遇。9月中旬,刘某在某宾馆将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录取通知书交给谢女士,并称实际入读的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通知书是学校怕影响不好做的幌子。谢女士在刘某陪同下到北大国际交流中心,向刘某指定人员交纳学费等5.2万元,就读后发现是短期培训班遂退学。

巩柯驿、李琳娜/配图

  提醒:高校招生不仅有“十公开”的要求,还有严格规范的录取程序和监督机制,以及“30个不得”等纪律要求,考生家长想通过“花钱就能上大学”是完全不现实和做不到的。高校招生没有各种所谓的内部指标,高校招生工作不仅要接受校内监督,还要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监督下录取。不法分子把特殊类型招生改头换名为“特殊渠道”欺骗考生和家长,目前所有的特殊类型招生都有规范的招生考试管理办法,取得相应资格的考生须经过多级网上公示,符合录取要求的方可被录取。

  四、不能信的“野鸡大学”

  近年来,总有不法分子使用近似正规高校名称或仿冒正规高校网站混淆是非,还有使用中国、北京、首都、华北、华东、财经、管理、经济等热门词汇虚构高校,在网上网下进行招生诈骗。

  案例:2016年2月,广东美术考生小何参加了一所自称为“中国民族大学”的“本科院校”的美术科目单招考试。高考成绩出来后,小何文化课只考了250多分,按照广东省的分数线,她只能报考专科院校。但“中国民族大学”的招生人员却打电话说小何的成绩已经符合要求可以被录取,还发来了学校毕业证书的样本。小何虽然没有在《广东省普通高校报考指南》上查到该校,但还是心存侥幸的去报到了,交费后才发现是一所假学校。

巩柯驿、李琳娜/配图

  提醒:教育部每年均会在官方网站公布当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即当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通过高考录取的考生,按要求报到入学后具有学籍,可在学信网查询。未在名单内的为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或虚假学校,考生和家长要认真核实,明辨真假,遇有疑问可与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