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全国首开两化融合,人才供不应求
时间: 2014-04-09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1241
收藏
近日,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两化融合方向)人才接到来自中航工业集团的用人通知,该方向36名2014年毕业生即将被该公司录用。今年,北软的两化融合专业毕业生约有500人,已有近百人签订了就业意向合同。在大学毕业生普遍就业难的形势下,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为何能进入大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了大量生产线上MES终端设备维护难的问题,提供专利、互联网支持,跟踪前沿技术等等……前两届两化融合专业方向毕业生的优异表现让企业深深体会到北软毕业生的“实用性”。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了两化融合专业方向的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凭借敏锐的前瞻性抢占了就业先机。
“靠企业自己培养人才显然来不及、也不够用,更跟不上已进入了产品融合、技术融合、管理融合和产业融合阶段的两化深度融合的脚步。”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桂平指出,两化融合人才缺失的解决之道,就是高等院校适应两化融合发展的需要,尽快设立两化融合专业,建立两化融合的思维体系和知识体系,推动两化融合向深度进军。
“靠企业自己培养人才显然来不及、也不够用,更跟不上已进入了产品融合、技术融合、管理融合和产业融合阶段的两化深度融合的脚步。”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桂平指出,两化融合人才缺失的解决之道,就是高等院校适应两化融合发展的需要,尽快设立两化融合专业,建立两化融合的思维体系和知识体系,推动两化融合向深度进军。
2014年2月,沈阳市42户重点企业共发布招聘人才数量2479名,其中两化融合型人才岗位占总招聘人数的53.4%。2009年,国家提出两化融合的战略,随后两次推出两化融合16个试点城市。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之一,沈阳的两化融合走在全国的前头。然而,当沈阳向两化深度融合迈进时,众多企业却遇到了专业人才缺乏的难题。本报与沈阳两化融合发展促进中心联合对40余个沈阳制造业企业的调查发现,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成为两化深度融合的最大瓶颈。
企业之痛 两化融合人才奇缺
3月20日,某制造企业的大件一车间,正在紧张工作的10米立车床突然停工,一停就是半天。原来,是在进行第二道工艺——镗序时,计划员在操作企业新上的软件MES(制造执行系统)时下错了指令。“我们经常出现因员工不熟悉软件而产生的各种各样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生产进度。”该企业两化融合办公室主任无奈地说。特变电工沈变公司的两化融合进入到企业流程优化阶段。该集团副总工程师宋岩松说,把企业内部流程标准化,再进行流程的优化,这个过程涉及到企业多达数千万个零部件、上百个环节。能把这些用信息化手段联系起来的人才很少,能对流程再优化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作为沈阳市两化融合推动的实体力量,沈阳两化融合发展促进中心对包括特变电工沈变、北方重工、沈阳防锈包装等40余个制造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缺少懂得企业业务与IT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沈阳推进两化融合的最大瓶颈。另一份由沈阳两化融合发展促进中心提供的网络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2月间沈阳市42户重点企业共发布招聘岗位599个,招聘人才数量2479名。其中两化融合型人才岗位1325个,占总招聘人数的53.4%。两化融合人才岗位成了目前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岗位。 三洋重工信息部负责人说:“现在企业搬迁、改造工作给部门网络信息化人才带来巨大缺口,现在这样的人才有多少我们要多少!”中瑞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部负责人表示: “企业一线员工对信息化技术很陌生,我们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两化融合人才加盟。”调查数据 岗位需求近十万个
沈阳两化融合人才奇缺,这是一个正确判断!一位长期从事两化融合全市管理的专家说。那么,具体缺口多大呢?IBM公司为特变电工沈变规划的两化融合人才匹配报告显示,像特变电工沈变这样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两化融合人才团队要达到30人。沈阳两化融合走在最前头的是三一重装,从2004年成立到现在,年销售收入从几千万元到突破50亿元,两化融合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该企业两化融合人才专业队伍有近40人。依据这两个公司的标准,考虑到企业类型(如通用类或是非标类)及信息化复杂程度等,企业每亿元销售收入配两三名独挡一面的专业素质强的两化融合人员是人才需求的底线。 数据显示,2013年,沈阳市共有规模以上企业达4033家。沈阳市两化融合促进发展中心对这些企业两化融合开展后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网络维护人员、网站维护人员、电子商务人员、情报人员、翻译人员等岗位的总需求规模在9万人左右,而这还不包括在产品设计、流程优化等方面更高端的两化融合人才。当两化融合让企业生产车间进入数字化、物流进入信息化、远程监控进入管理系统后,企业对复合型人才更多的需要将越来越多。
市场呼唤 大学设立“两融”专业
近日,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两化融合方向)人才接到来自中航工业集团的用人通知,该方向36名2014年毕业生即将被该公司录用。今年,北软的两化融合专业毕业生约有500人,已有近百人签订了就业意向合同。在大学毕业生普遍就业难的形势下,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为何能进入大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了大量生产线上MES终端设备维护难的问题,提供专利、互联网支持,跟踪前沿技术等等……前两届两化融合专业方向毕业生的优异表现让企业深深体会到北软毕业生的“实用性”。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了两化融合专业方向的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凭借敏锐的前瞻性抢占了就业先机。“两化融合,就本质而言,是补上工业化的短板,通过标准化等核心内容,让企业效率提高。”两化融合专家、有十几年两化融合工作经验的宋岩松坦言,“而补工业化短板就要熟悉企业内部的所有业务,并能寻找到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没有10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和五六年的IT工作经验,很难做到。”“靠企业自己培养人才显然来不及、也不够用,更跟不上已进入了产品融合、技术融合、管理融合和产业融合阶段的两化深度融合的脚步。”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桂平指出,两化融合人才缺失的解决之道,就是
高等院校适应两化融合发展的需要,尽快设立两化融合专业,建立两化融合的思维体系和知识体系,推动两化融合向深度进军。
可喜的是,沈阳市有关方面已开始制订激励培育两化融合人才的文件,希望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两化融合人才的培养,以解决两化融合人才荒。(沈阳制造工作室)
企业之痛 两化融合人才奇缺
3月20日,某制造企业的大件一车间,正在紧张工作的10米立车床突然停工,一停就是半天。原来,是在进行第二道工艺——镗序时,计划员在操作企业新上的软件MES(制造执行系统)时下错了指令。“我们经常出现因员工不熟悉软件而产生的各种各样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生产进度。”该企业两化融合办公室主任无奈地说。特变电工沈变公司的两化融合进入到企业流程优化阶段。该集团副总工程师宋岩松说,把企业内部流程标准化,再进行流程的优化,这个过程涉及到企业多达数千万个零部件、上百个环节。能把这些用信息化手段联系起来的人才很少,能对流程再优化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作为沈阳市两化融合推动的实体力量,沈阳两化融合发展促进中心对包括特变电工沈变、北方重工、沈阳防锈包装等40余个制造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缺少懂得企业业务与IT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沈阳推进两化融合的最大瓶颈。另一份由沈阳两化融合发展促进中心提供的网络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2月间沈阳市42户重点企业共发布招聘岗位599个,招聘人才数量2479名。其中两化融合型人才岗位1325个,占总招聘人数的53.4%。两化融合人才岗位成了目前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岗位。 三洋重工信息部负责人说:“现在企业搬迁、改造工作给部门网络信息化人才带来巨大缺口,现在这样的人才有多少我们要多少!”中瑞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部负责人表示: “企业一线员工对信息化技术很陌生,我们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两化融合人才加盟。”调查数据 岗位需求近十万个
沈阳两化融合人才奇缺,这是一个正确判断!一位长期从事两化融合全市管理的专家说。那么,具体缺口多大呢?IBM公司为特变电工沈变规划的两化融合人才匹配报告显示,像特变电工沈变这样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两化融合人才团队要达到30人。沈阳两化融合走在最前头的是三一重装,从2004年成立到现在,年销售收入从几千万元到突破50亿元,两化融合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该企业两化融合人才专业队伍有近40人。依据这两个公司的标准,考虑到企业类型(如通用类或是非标类)及信息化复杂程度等,企业每亿元销售收入配两三名独挡一面的专业素质强的两化融合人员是人才需求的底线。 数据显示,2013年,沈阳市共有规模以上企业达4033家。沈阳市两化融合促进发展中心对这些企业两化融合开展后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网络维护人员、网站维护人员、电子商务人员、情报人员、翻译人员等岗位的总需求规模在9万人左右,而这还不包括在产品设计、流程优化等方面更高端的两化融合人才。当两化融合让企业生产车间进入数字化、物流进入信息化、远程监控进入管理系统后,企业对复合型人才更多的需要将越来越多。
市场呼唤 大学设立“两融”专业
近日,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两化融合方向)人才接到来自中航工业集团的用人通知,该方向36名2014年毕业生即将被该公司录用。今年,北软的两化融合专业毕业生约有500人,已有近百人签订了就业意向合同。在大学毕业生普遍就业难的形势下,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为何能进入大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了大量生产线上MES终端设备维护难的问题,提供专利、互联网支持,跟踪前沿技术等等……前两届两化融合专业方向毕业生的优异表现让企业深深体会到北软毕业生的“实用性”。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了两化融合专业方向的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凭借敏锐的前瞻性抢占了就业先机。“两化融合,就本质而言,是补上工业化的短板,通过标准化等核心内容,让企业效率提高。”两化融合专家、有十几年两化融合工作经验的宋岩松坦言,“而补工业化短板就要熟悉企业内部的所有业务,并能寻找到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没有10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和五六年的IT工作经验,很难做到。”“靠企业自己培养人才显然来不及、也不够用,更跟不上已进入了产品融合、技术融合、管理融合和产业融合阶段的两化深度融合的脚步。”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桂平指出,两化融合人才缺失的解决之道,就是
高等院校适应两化融合发展的需要,尽快设立两化融合专业,建立两化融合的思维体系和知识体系,推动两化融合向深度进军。
可喜的是,沈阳市有关方面已开始制订激励培育两化融合人才的文件,希望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两化融合人才的培养,以解决两化融合人才荒。(沈阳制造工作室)
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两化融合) (文史类/理工类)
数控技术专业(两化融合)培养符合当前新型工业化需要的两化融合人才,将机械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面向工业领域,通过培养学生工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和信息管理技能,使学生具备企业两化融合所需的知识和技术,使其成为从事新型工业化实用性人才。与企业联合进行定向培养,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实习,实习优秀者则签约就业。
学生毕业后,学生可继续深造,参加专升本考试攻读本科学位,掌握数控机床操作与零件的加工,掌握计算机技术等相关软件的应用,掌握各类企业信息化系统。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维护、ERP维护、知识管理、OA管理、情报跟踪采集、系统培训、系统集成等工作。能够从事机械零件的加工、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等相关工作。熟练应用多种CAD/CAM应用软件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并具备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技能,熟练应用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就业方向面向机械、汽车、电子等企业,从事专业覆盖第一线数控机床操作与零件的加工,制造与调试,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等方面。
数控技术专业(两化融合)培养符合当前新型工业化需要的两化融合人才,将机械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面向工业领域,通过培养学生工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和信息管理技能,使学生具备企业两化融合所需的知识和技术,使其成为从事新型工业化实用性人才。与企业联合进行定向培养,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实习,实习优秀者则签约就业。
学生毕业后,学生可继续深造,参加专升本考试攻读本科学位,掌握数控机床操作与零件的加工,掌握计算机技术等相关软件的应用,掌握各类企业信息化系统。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维护、ERP维护、知识管理、OA管理、情报跟踪采集、系统培训、系统集成等工作。能够从事机械零件的加工、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等相关工作。熟练应用多种CAD/CAM应用软件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并具备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技能,熟练应用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就业方向面向机械、汽车、电子等企业,从事专业覆盖第一线数控机床操作与零件的加工,制造与调试,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等方面。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数控技术导论、计算机导论、两化融合基础、嵌入式技术、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公差与技术测量、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C语言基础、C++语言、机械制造基础、企业管理信息化(MIS,ERP,PDM/PLM,OA,MES,电子商务,SCM,CRM…)、JAVA语言和面向对象、AutoCAD软件应用、虚拟分析与装配基础、UG软件应用、计算机基础概论、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综合训练、CAXA电子图版、机械制图绘图实践、计算机辅助设计、公差与技术测量、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设计、ERP实验、系统集成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