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践育人,是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将实践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推进主阵地和主渠道紧密结合,打造课程思政、卓越教师计划和校校合作“三驾马车”,将实践育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红色师范文化成为课程思政的“活教材”。衡阳师范学院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培养了大量人才,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革命校友和红色师范文化成为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生动教材。数学与统计学院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将红色元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贯穿于课堂讲授、教学研讨、考试考核、毕业论文等环节。学院在课堂教学中创新融合湘南第一党支部及恽代英、张秋人、蒋先云、黄静源、黄克诚、江华、陶铸等百位名人校友的红色文化、数学文化和百年师范底蕴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唐祥德老师的《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吴雄韬老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获批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类项目。红色基因和衡师精神在一代代数统人身上薪火相传。
卓越教师计划为师范生成长“充电赋能”。“好老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卓越教师计划作为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全面改进和提升了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技能。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遵循“明确定位、因材施教、恰当引导、合理分流”的原则,主动承担学校卓越教师计划项目。卓越班学生的遴选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学生自愿、考核从严、对象从优的严谨态度,按照笔试、面试等程序,通过模拟授课、导师首选、学生反选三个环节确定卓越班学员名单。“数学卓越班”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检验学习成果,适时进行淘汰和增补,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培养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为每个研修小组学生配备校内学业导师和中学一线实践导师,加强了对师范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指导。卓越教师计划实验班作为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项目,为学校探索实施本科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载体,真正实现了为师范生成长“充电赋能”。近年来,学生获得了湖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7个、二等奖4个。多名学生被长沙、株洲、衡阳等地的基础教育名校录用,他们中的大部分已成为数学骨干教师。卓越教师计划为人才培养开辟了一片沃土,计划的实施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师范生将来成长为“好老师”乃至“大先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校合作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衡阳师范学院是全国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联盟主席单位。该联盟旨在实现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对接,通过互派教师、教学观摩、共建实践基地、定岗置换,把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相结合,通过申报教研项目、开辟研究专栏、教学研究活动等一系列项目进行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教师人才。学校大力实施“一师范专业对接一省级示范中学”的转型发展战略,建立师范生实习基地150余个,涵盖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办学层次。从所处地域上来说,涵盖了衡阳的所有区县,并辐射湖南其它地区。实习基地学校办公条件、教学设施完善,同时还符合学科强、管理优、课程丰富、教改先进的基地遴选条件。每年,有20个多个实践基地接纳师范生实习见习,实习生数与实习基地数目比例小于13:1,实习基地满足师范生教育实践需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省市教科院、谭祖荣数学名师工作室、长沙周南中学、衡阳市一中等重点中学通过校校合作项目等方式建立合作关系,协同育人,实施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该模式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近年来,学院坚持“走出去、牵好线、引进来”,深入推进校校合作,努力拓展校地和校企合作,助力学生实现“职业梦”和“成才梦”。
课程思政、卓越教师计划和校校合作,数学与统计学院打造的实践育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在此基础上,一体推进建设基本课程实验平台、师范生技能平台、教育实训平台和课外创新实践平台,构架了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充分释放了实践育人活力,切实将资源转化为育人实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子,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