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好故事•校友篇97期】父子两代人 一生农大情
[开栏语]2022年10月,河北农业大学将迎来120周年华诞,在这120年间,无数人与农大相遇,在这里度过最宝贵、最幸福、最精彩的大学时光。农大悠久而辉煌的办学历史、深厚而特色的文化传承,严谨而务实的校风学风,担当而勇于作为的精神风貌,质朴而厚道的为人品质,这些带有农大烙印的特征与品格,已经深深地融入莘莘学子的血脉。
从本期开始,“农大好故事”开设“校友篇”专栏,遵循好故事一贯坚持的“大专家小细节,小人物大道理”表现手法,把握“以小见大”的原则,寻找校友中虽平常亦感人,虽平凡亦精彩的人和事。通过我们的栏目,让熟悉或不熟悉的校友走近我们,传递着农大人特有的品质与境界。首期推出的是《父子两代人,一生农大情》,讲述李德纯、李乃超父子两代农大人的故事。
父子两代人 一生农大情
——记校友李德纯、李乃超的故事
李德纯、李乃超父子二人与河北农业大学有着深厚渊源。父亲在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求学,1937年参加抗战,为国捐躯;儿子1963年从部队转业到我校,从事宣传和德育工作,一生耕耘,留下美名。这父子俩的故事要追溯回100多年前。
抗战英雄李德纯
李德纯,河北霸州人,1898年生人。1923年毕业于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专门农科七班。李德纯大学毕业后不愿追随商业大亨、政界要人做应声虫,怀着“造福桑梓,智甲一方”的愿望,回到家乡霸州北崔家堡办学校开展义教,他采取复式教学,所教学生从六七岁到十六七岁。同时,他利用在学校学习到的先进农业知识,开展农业科学试验,推广果树生产新技术。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占华北,李德纯胸怀救国救亡,励志图存的志向,毅然投笔从戎,在家乡组织地方抗日武装加入八路军120师,在120师晋绥野战军工作,历任采购处主任、供给部副主任等职。工作中想方设法打破敌人封锁线,保障部队供给。1945年在保卫延安作战中,因公殉职于绥德县。
至今,李乃超家中还珍藏着1946年7月由晋绥野战军司令员贺龙、副司令员张宗逊、副政委李井泉等签发的“光荣牺牲证”,1983年6月由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两封家书
李德纯离开家乡时,李乃超只有8岁,此后就再也没见过父亲。
在抗日烽火中,奔波于战场上的李德纯始终不忘对孩子们的教育,他曾托人捎回一封家书,信中嘱咐母亲“无论多么艰险,环境多么险恶,也要把孩子们培养成对中华民族有用的人,有益的人。孩子们应该有志气,要有雄心壮志,学习戚继光的雄才大略,靠自己的本事而不是靠父母在社会上立起来。”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全家珍藏着这封信,一有机会就拿出来看看,从信里汲取无穷的力量,看到美好的希望。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李乃超在到农大工作前也曾参过军,打过仗,传承着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为了纪念父亲,退休后的李乃超先生通过同族亲人回忆,记录了父亲的抗战事迹和红色家风传承,撰写了《不能忘却的日子—一个普通家庭的抗战记忆》一书。
时光匆匆而过,李乃超先生已到90高龄,2019年12月,李乃超就像当年父亲那样,提笔给他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信的开头这样写道。
“儿子:我俩都是老年了。我90岁,你妈87岁。在社会归属上,我是烈士的儿子,三个研究生的父亲,教授的职业奉献,老干部的基本素质。虽未盖棺,也可论定了。我们家的传统家史,应该让子孙了解,把优良传统的接力棒传下去。到了应该讲、必须讲的时候了。”他一一叮嘱孩子们。现在,三个孩子一个在保定,两个远在异国他乡,每次回来,都要去烈士陵园祭拜爷爷,把红色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两封红色家书,一封是血气方刚的父亲写于战火纷飞的战场,惦念的是孩子们的教育与成长;一封是延续着红色血脉的儿子成为了父亲,写于时光静好的晚年,叮嘱的依旧是把优良传统的接力棒传下去。
爱的本质是给予
李乃超先生到农大工作后,一直从事德育教学研究工作,一直活跃在思想政治工作一线。很多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在回忆李老师时都说:李老师讲课入情入理,历历在目,课后还经常到宿舍做我们的思想工作。
李老师常说,爱的本质是给予。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数不清的人生课题,在学习、是非、功过、友谊、爱情等方面难免有一些苦恼,他在工作中除了讲好课,还经常深入到同学当中,观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作个别同学的思想工作,为他们排忧解惑。他以真心换真心,打动同学们的心。
他写的论文大都是关于如何加强大学生品德修养。他写道,思想品德课的讲授,必须在“近”与“新”上下功夫。“近”,就是善于抓住同学们最关心、最渴望、最苦恼的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新”,就是用适应时代潮流,推进改革的全新的观念,去启迪、武装同学。在选材及方法上,办求使学生听得进,信得过,记得住,行得通,用得上。力求做到入情、入理、入耳、入脑,吸引同学们参加学习,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更好地塑造新一代真善美的理想人格。
在李老师家中的多宝柜上,摆放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校教学督导工作突出贡献者等奖章和奖牌,这是李乃超先生的荣誉也是对他工作的肯定。
捐款设立奖助学金
2021年6月30日,李乃超、吴凤梅夫妇的一个举动在学校引起不小的轰动。他们将平日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50万元捐献给学校,设立奖助学金,用以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学校在李老师家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捐赠仪式,当大家走进李老师简朴而整洁的家,环顾周边简单的陈设、有些过时的家具,再看到坐在轮椅上的李乃超先生和他身旁的吴凤梅老师,笑脸盈盈,始终洋溢着喜悦而满足的笑容,大家无不动容,为两位老先生的大爱情怀和善行义举而感动。
吴凤梅老师说,退休后他们老两口仍然经常思考还能为学校、为学生做些什么?时值建党100周年,作为老党员,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把多年积蓄捐出来,为学校做点贡献,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大家由衷地敬佩这两位老党员。这不仅是一笔物质财富,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子两代人,一生农大情。李德纯烈士用生命写就了那个年代农大毕业生的爱国情怀和勇毅刚强,李乃超先生秉承红色家风,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捐款助学,仁者大爱。
“一生苦耕真善美,倾心一颗曲求直。闹市不落媚俗气,自尊自重永求进。”这是李乃超先生自题诗,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愿李乃超夫妇健康长寿,福泽绵长!
抗战英雄李德纯
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捐款助学,仁者大爱
校领导为李乃超、吴凤梅夫妇颁发捐赠证书
👇立志愿陪伴高考生及家长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豆豆老师
回复“省份/学校名称+高考”
即可加入相对应的升学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立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