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新时代,公共卫生教育担负着新使命,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一道必答题——打造公共卫生教育“质量中国”品牌

时间: 2023-06-30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2311 收藏

2020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凸显了公共卫生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对公共卫生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把公共卫生教育的新使命推向了新的高度,成为“健康中国”战略关注的重点。

加大力度,重点突破

加快培养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我国现代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历经7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链条公共卫生教育体系。但是,新冠疫情暴露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仍存在短板。疫情发生的关键时刻,缺少能够“一锤定音”的疾控专家,也缺少在疫情发展中能深入一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效指导社会采取防控措施的大量防疫技术人才。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孙长颢说:“近几年,传染病学的教学被大家忽视了,我们在流行病学的教学内容中,传染病学只是一章中的一节内容。这次疫情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提醒,要增加传染病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当中增加传染病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课程。同时希望各级政府都能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让专业人才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应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处理能力,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提高服务能力,补齐公共卫生教育体系短板,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2020年,我国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实现相应学科专业研究生招生计划数量的增加。

2021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通知》《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指南》,提出经过10年左右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形成适应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并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设举措。

2022年7月,教育部官网公示了全国18所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标志着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不仅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也进入了“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快车道。

同年,教育部组织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批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11个单位为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立项单位,探索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创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博士(DrPH)”专业学位教育,开展多学科背景下的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加快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有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年招收本、硕、博医学生共2.23万人,其中124所高校开设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本科专业,年招生1.33万人,涉及预防医学、妇幼保健医学、卫生监督学、全球健康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军事预防医学等多个专业。目前,全国97所公共卫生院校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每年招生8000余人;37所高校开展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教育,每年招生900余人。

我国持续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改革,从招生规模上解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数量不足的瓶颈。

与此同时,全国公共卫生相关院校也在加快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公共卫生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发新时代公共卫生优质课程资源,创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为目标,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防控措施与策略、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加强学生公共卫生管理教育和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教育,提升公共卫生教育课程的创新性和挑战度,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山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军对此有深刻的体会。他认为,改革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学科发展前沿,面向高水平人才需求,使协同育人机制更加有效,医防融合更加高效,学科交叉更加深入,对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加快服务国家公共卫生需求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后备军具有重大意义。

抢抓机遇,整合资源

探索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新途径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建设的核心,归根结底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现代化。目前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健全,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从培养模式来看,本科教育以医学课程为主,缺乏“大健康观”,且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联系不密切;研究生教育以传统五大卫生为主,多学科交叉背景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学术型和应用型硕士差异不明显,且重科研轻实践应用;专业学位教育实践资源不足。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国家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院士指出。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公共卫生实践教学体系。加快建设公共卫生实践教学的保障体制机制,形成规范有序的制度化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推进高等院校公共卫生学院与至少一家省级或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现机制上的融合,实现专业人员互通互聘互认。同时,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公共卫生实践教学案例库,将全国公共卫生专业技能大赛制度化,设立本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可的公共卫生核心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对于优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政策机制和生态环境,沈洪兵院士特别强调:医教要协同发展,强化院校与疾控、医疗等相关机构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此外,要打破学科边界,加强公共卫生与其他学科的专业育人资源共建共享,推动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在院校教育、规范化培训和执业资格方面的交叉融合,建立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教育认证制度。

2023年7月,全国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全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五百多人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公共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大计。

大会发表了《公共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山西宣言》,这是全国公共卫生教育领域发出的首次宣言,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会议,形成了广泛共识:

——打造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新模式,走升级发展之路。对接公共卫生创新发展新要求,发挥中华文明的整体观和中医“治未病”思想,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公共卫生人才;对接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着力提升公共卫生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对接现代公共卫生发展新要求,着力提升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敢创新、识大局、有情怀且下得去、留得住、顶得上的高水平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开创公共卫生教育协同新格局,走融合发展之路。打破固有学科边界,破除原有专业壁垒,挖掘中国传统养生和防疫智慧,推进医工、医理、医农、医管、医教、医文深度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综合性高校要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支撑公共卫生学科发展,实现以公共卫生为特色优势的多学科协同发展。构建灵活的教育体系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推进人才培养从同质化向多样化转变,实现多类型多层次发展。探索多途径协同发展之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推动区域建设公共卫生教育联盟、医防科教合作育人基地,推进人才培养与卫生行业对接融合,教育资源、科研资源与行业资源紧密整合。

——构建公共卫生教育质量新标准,走创新发展之路。基于公共卫生行业发展前沿、健康多维度服务以及新兴交叉跨界融合科技发展,优化增量,主动布局新兴公共卫生专业,服务智慧康养、健康促进、疾病预防、生态修复等新业态新产业发展;调整存量,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公共卫生专业,对重大改革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监测评价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强化激励和问责,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监测评估方案,加速推进公共卫生专业供给侧改革。

山西医科大学正积极推进实践探索,从建立机制入手,打破公共卫生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率先创立京、晋、冀、内蒙古高校与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合作的“233”新机制,整合公共卫生领域200余位优秀专家、54支高水平创新团队,共享共融、共建共赢,形成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联合体、科学研究融合体、公共健康服务共同体,合力筑牢中国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打破了地域、行业界限,是公共卫生教育体系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尝试,是建设公共卫生科学研究新高地、搭建高水平公共卫生研究平台、发挥多学科集群优势、开展协同攻关、推动新理论新技术在传染病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实践中应用的新举措。”山西医科大学校长解军说。

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寻求实现新跨越

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事关高质量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体系建设,事关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

对如何加强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来自公共卫生学院的一线工作者最有感触。

何纳说,要强化公共卫生主体地位以及公共卫生教育的主干地位。从国家安全和全民健康角度,充分认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专业的荣誉感、获得感、成就感。同时,以更高的站位、更长远的眼光,合理布局、扶持、建设和发展公共卫生学科专业,确立公共卫生教育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主干地位,明确公共卫生教育融入医学各专业学科全过程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在一流学科布点、学术创新平台建设、研究和人才专项等方面,给予公共卫生学科更强有力的政策和经费支持。改革医学教育制度,加快建成适应行业特点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雅特聘教授李立明教授说,实现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建设目标,必须从组织管理和体制机制上入手,加强政策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医教协同、医防融合的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结合公共卫生事业的多学科属性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建立国家层面有效的协调机制,领导公共卫生教育与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发展,统筹公共卫生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一体化发展,保障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在院校教育、规范化培训和执业资格方面的交叉融合。

“健康中国”战略是国家的基本方略。“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需要加快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邬堂春院士说,公共卫生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要始终坚持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与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以“大国计、大民生、大健康、大学科”的新定位推进公共卫生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立足基本国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他认为,公共卫生是关系到每一位公民健康的公共事业,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高校与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等推进校地融合多学科合作创新发展,需要提高公共卫生行业能力和吸引力,同时还要持续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才能不断夯实公共卫生安全基石。

许多专家学者呼吁提高公共卫生教育经费投入。公共卫生教育投入不足,学校经费资源很难向公共卫生教育倾斜,制约了公共卫生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补齐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短板,首要任务是加大投入,需各级财政专项支持,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解军指出,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应以新理念指导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公共卫生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健康寿命的科学和艺术。需要强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理念,加快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以新定位推进公共卫生教育体系改革。以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为定位,统筹推进“医、教、研、产、养、服”协同发展,助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打造公共卫生教育“质量中国”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创新机制,优化结构,突破难点,勇担使命,更好地为“健康中国”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高耀彬


👇立志愿陪伴高考生及家长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豆豆老师

回复“省份/学校名称+高考”

即可加入相对应的升学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立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