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培养“自找苦吃”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编者按】实践育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各地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探索,努力开拓,结合学科、专业、地域等特点,形成了一批实践育人品牌项目,培养了一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人才。
2023年12月12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研究生》编辑部、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联盟、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支持,以“在学习与实践中成长”为主题的“研究生成长与发展研讨会(2023)”在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召开。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校作主题发言。《中国研究生》特刊出相关文章,以利实践育人工作经验的交流与借鉴。
中国农业大学:培养“自找苦吃”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为了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 2015年考察古生村时“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切嘱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的带领下,由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大理州人民政府共同建立的古生村科技小院于 2022年 2月在湾桥镇古生村正式揭牌运行,并聚集全国 30多家科教企业单位的 300多位科技人员,围绕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开展工作,组建全国顶尖的面源污染、绿色高质高值和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攻关团队,在云南大理开展洱海科技大会战,探索流域农业绿色高值生产模式,打造高原湖泊农业绿色发展的“大理模式”,提供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的“国家样板”。
2023 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鼓励小院同学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古生村科技小院同学不断以“自找苦吃”的精神,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以洱海保护为前提的生态振兴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的产业振兴为抓手,与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相互赋能,实现洱海流域乡村振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成为乡村振兴新型人才。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基层组织青年力量
古生村科技小院明确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思想,发挥驻村优势,成立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科技小院实体党支部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古生村科技小院临时党支部,将党支部建立在农业生产一线,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服务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小院鼓励研究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用理论武装头脑,持续开展实践,通过强化政治引领、丰富人才培养、加强教育管理等一系列举措,让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及时“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基层传递党的声音。小院充分发挥科技小院指导教师的带头作用,指导教师金可默把党组织关系转至古生村,引导小院学生把党的理论思想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并成立“古生村科技小院‘绿野’宣讲团”,在大理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覆盖受众 1400余人。
另一方面,小院党支部将科学研究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支部学生党员通过党支部引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利用地域优势,发挥专业特长,在田间一线服务农业生产,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帮助其提高科学素养和技术水平,并引导古生村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将理论学习、科研实践和服务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如选派优秀硕士研究生协助古生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组织系列党建活动 40余次,超 2500人次参与,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丰富党建活动内容,培养基层工作的建设者,培养更多优秀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村民党员则与科技小院师生共同开展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思想教育等活动,同时也依托科技小院“渠道广、机会多、资源好、平台佳”的优势,探寻自身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支部党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小院党员的带头作用。
二、推进思政工作,践行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
古生村科技小院以培养“‘三农’情怀深、绿色发展观念牢、理论实践结合好”的新型人才为目标,以“育人为本、爱知笃行”为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重心、以自主发展为核心,创建面向农业绿色发展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方面,小院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搭建实践课堂、凝聚育人合力将“三农”情怀培养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建立以曲周精神、洱海科技大会战精神、科学家精神等教育为特色、基层党建赋能的“多途径激励,多角色磨炼”自主体验式立德树人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思政观念。
另一方面,古生村科技小院积极拓展乡村实践“行走课堂”,小院师生深入生产一线,前往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古生村及周边村落开展调研工作,在走进基层、走近群众的所见所闻所思中了解“三农”现实,并发现问题,将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与现实热点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践,在此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彼此促进,发挥乡村实践在塑造全方位爱农情怀上的综合育人作用,促进知识向行动的转化。
三、坚定走生态文明道路,发挥产教融合的育人效应
古生村科技小院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聚焦培养研究生扎实理论功底、实践技能,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要求学生在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切实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一方面,小院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着力打造“学校 +基地 +乡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小院老师和学生一起驻扎农村,同吃、同住、同劳动,实现老师与学生、专家与农民、技术与产业的“零距离”,在此过程中了解三农实况、发现三农问题;研究生选题也紧扣洱海流域农民和企业需求,并结合地方农业实际发展需求和研究生个人研究兴趣,个性化定制培养目标,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积极性。小院师生围绕农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互动,使科学研究更符合“三农”发展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古生村科技小院组建跨学科、跨部门、有理想、有情怀的导师团队,产教深度融合,建立多主体协同培养渠道、共享共赢机制。既培养引领农业科技发展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也培养加强产教融合的复合型人才,还培养聚焦乡村振兴、投身农业科技推广一线的业务型人才,以符合乡村全面振兴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懂农业、爱农村、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新要求。
四、强化“双创”实践能力,培养“一懂两爱”的人才队伍
古生村科技小院将情怀、知识、能力、素养、创业教育贯穿于小院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三农情怀、知识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将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相结合。
一方面,古生村科技小院集合全国力量会战洱海,培养知农、爱农、亲农,具有乡村振兴意识、生态文明思想和民族“和合”文化信念的高素质农业人才。对于研究生人才的培养,通过搭建“党政产学研用”六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带领研究生走进乡土深处、村屯农家,在服务中创新科技,在创新中更好地服务生产,把论文写在白州大地上。
另一方面,小院积极开展科研创新系统训练和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培养小院研究生创新思维与方法。通过开展直播短视频农技服务、引入电商新业态、创新特色产品销售方式等培养研究生“互联网 +农业”应用能力,邀请成功企业家和创业人士来小院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并积极搭建产学研共享交流和展示传播的平台,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现阶段,围绕古生村科技小院洱海大会战整体设计,7个专项科技小院在古生村落地建成。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师生入住古生村,小院师生秉承科技小院“四零”服务宗旨,助推农业增产增收、产业持续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在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成为多元化乡村人才。
同时,小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激励研究生深入农村,住农家、吃农饭、干农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深入农村,了解三农现状,激发研究生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从事农业科研的使命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知农、学农、爱农”情怀,具备扎实的农业基础理论功底、过硬的实践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锻炼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立志愿陪伴高考生及家长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豆豆老师
回复“省份/学校名称+高考”
即可加入相对应的升学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立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